以爱育爱 逆境中亦能绽放理想的花朵

作者: 许航玮

以爱育爱 逆境中亦能绽放理想的花朵0
林雪梅,虎林市实验小学科研主任,一级教师。曾获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教师,鸡西市课堂教学能手,虎林市先进儿少工作者、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好习惯示范班班主任、市教育质量年先进个人、市课改先进个人、市优秀辅导员。

初见林雪梅老师,就被她明媚的笑容所感染。在对话过程中,她的幽默、坦荡、率真,让人如沐春风。直至了解了她的方方面面,才明白这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虎林市虎头镇,是林雪梅老师深深扎根24年教书育人的地方。谈到毕业后为何会选择回到老家的边境学校教书,林雪梅老师心底有一种朴素的坚持———是虎林这方水土养育了我,是我的亲人成就了我,是边境老师培养了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教育改变边境地区孩子们的命运。

零落成泥碾作尘

2001年的秋天,林雪梅成为了一名边境教师,从此踏上三尺讲台,开启了她的育人之旅。因少年时期身体意外落下疾病,林雪梅走路受限,但两手护着孩子们、带着孩子一步步走出校门成为她24年风雨无阻的习惯。

自虎头镇中心小学任教伊始,因学校施工建设无处可住,林雪梅住在用浴池临时改造的宿舍,和她一起睡在上下铺的,还有班级的16个学生。林雪梅说,和学生们同吃同住的那段时光,她开始意识到,身为一名边境教师,她掌握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面对这些来自乡村,成长环境和行为习惯都差异较大的学生,她需要更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渐渐地,林雪梅习惯了每天6点20分走进校园,进入班级为学生生火取暖。在黑板上,左边写上几道计算题,右边写上一句名言,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迎接她可爱的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努力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好课,怎样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激发他们上课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2003年,学校翻新重建,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林雪梅撸起袖子和工人们一起搬砖、打地基,竭尽所能帮助赶工。

林雪梅说:“回想自己小学、中学、大学求学的经历,我是一个幸运儿,在初中求学的那两年,由于腿脚不便,有一群朴实的乡村老师经常给我打饭、热饭,甚至拐弯从我的班级路过,正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所以我当教师以后,一直是带着感恩的心在工作。”

一位家长告诉我们,几年前,林老师脚踝意外受伤,导致骨裂,医生建议在家卧床静养3个月。但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业,她不顾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劝说,一天也没有在家休息,让爱人背着上下楼送到单位上课。课堂上,她拄着拐杖为孩子们悉心讲解,“没事的,我遭点罪不要紧,只要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就行!”20多年了,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留在她身上的还是那颗经久未变的爱心。

事实上,奋斗,一直是林雪梅人生的背景色。母亲因车祸意外高位截瘫、完全不能自理;父亲患有重病不能照顾母亲;还有多次住院手术的公公以及双腿已呈弯曲状又被查出乳腺癌的婆婆……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从未间断过和艰难困苦作斗争。

“但再难也要担当,工作就是克服困难。”工作之外,她将自己的精力全都用在照顾老人上。这些年来,她没有因为家庭而请过一天假。“那是一段特殊、艰苦的日子,但我们所有的老师肩并肩一起走了下来,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林雪梅很庆幸,虽然苦过,但她挺过来了。

经历过生活的颠沛流离、艰难困苦,林雪梅倍加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时光。学生质朴的笑容,家长殷切的期盼,更坚定了她扎根边境教育的初心。她清楚边境需要、学校成长需要,她下定决心奋斗在教育一线,把全部的才情和汗水都奉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给自己热爱的学生。

24年,这份对“生命”的热忱和对“教育”的笃定,早已镌刻心底,不可磨灭。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育不是灌输的过程,而是用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用一颗心点燃另一颗心。”执教多年,林雪梅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她的教学氛围轻松愉快,擅长用一双巧“手”来传授教学知识,在她的课堂,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状态都十分活跃。她常常对学生说:“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在林雪梅看来,教师上课不能只讲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更要讲情感。

面对班级上“屡教不改、顶撞老师”的调皮蛋,林雪梅没有采取当面批评或惩罚学生的方式,而是在某一次调皮捣蛋课间对任课老师“不敬”的时候,走进教室和学生玩起了拍手互动游戏。在一声声“你拍一、我拍一”的顺口溜中,悄然缓解了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孩子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渐渐地,调皮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以爱为底色,无私付出,一定能换来学生的倾心相待。有一次,林雪梅下课后身体不舒服回到班级,当时同学们都在上课间操,班里只有一个同样因病请假的学生。林雪梅还记得在体力不支而倒地的瞬间,有人在她的脑袋下面垫了垫子,然后又听到一声“谁来帮帮我呀,我们林老师摔倒啦”的呐喊。醒来之后,林雪梅感动得难以言表。“多么可爱的孩子,自己身体不舒服却还惦记着老师。”

提起小塑料凳的故事,林雪梅不知不觉红了眼眶,孩子的话语其实是很朴实的,但最让她感动的往往是刹那间真情的流露。之前林雪梅脚踝受伤,为了照顾林雪梅无法长期回弯的膝盖,班级里一位学生自发地在讲堂旁边放了小塑料凳,只为了让她拄拐上课的时候腿能好受一点,而更让林雪梅老师感动的是,这样做的学生不只一个,看着班级里面摞着的四五个塑料凳,林雪梅瞬间泪流满面,“身为一名边境教师,或许很多时候付出是无法用回报来衡量的,但那一刻我真的是很满足,也很幸福。”

林雪梅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在这20多年里,她始终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班里因放养式教育学习困难的孩子,因单亲原因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因家庭变故产生性格问题的孩子……记不清多少次耐心劝导,记不清多少次上门走访,记不清多少次悉心陪伴……在孩子们的眼中,她亦师亦友,更像是“知心妈妈”。

只有香如故

说起林雪梅老师,一位家长感慨地说:“林老师对事业的初心、对孩子的爱心真的让我们做家长的很放心。6年来,林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开展道德银行储蓄活动,记录孩子们日常学习、活动和生活中的点滴成长,我发现孩子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从顽皮、任性变得乖巧、懂事,而且还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关心父母长辈。”

6年来,林雪梅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加“认识植物、感受成长”“美化城市我来做”“感受收获的喜悦”“为特殊学生送温暖”“看望老教师”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生们既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又把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展露无遗。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同事的眼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林雪梅老师为“小太阳”,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她,都像是太阳一样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每天奔波在老师之间,给老师送去温暖和关怀。

尤其是对新手班主任的关心与关照,林雪梅老师更是细致入微。帮助她们备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当班主任的经验整理成“辅导手册”传授给年轻教师。谈起林雪梅,刚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于菲老师滔滔不绝,于老师说:“她就像我的引路人一样,每次遇到任何教学上、和家长沟通上的问题找她都能解决。”

虎林市实验小学的包校长也和我们说:“林老师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老师。”学校各种科研工作、小课题研究、实验田建言献策、跨学科主题交流……每次任务来临,她都欣然面对,勇挑重担,林雪梅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诠释着自己的教育人生,也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位老师。

心作沃土,用爱浇灌,才能开出鲜花,长出参天大树。24年弹指一挥间,林雪梅在这条路上走得踏实,但也艰辛,她用行动证明“泥泞中盛开的花,终将褪去一身尘垢,绽放最美的芳华”。

编辑/陆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