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不平庸的为师之路

作者: 姜雯

平凡而不平庸的为师之路0
李云洁,鸡东县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长、班主任。曾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四有”好老师、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鸡西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市教书育人楷模、市好习惯示范班班主任,鸡东县英语学科名师等荣誉称号。

农村工作经历培养了她坚韧、朴实的品格,病痛也不能阻止她为学生成人成才双丰收保驾护航……不忘师者初心,她始终走在平凡但绝不平庸的师者之路上。

———题记

她是来自鸡东县第一中学的英语教师李云洁,一个扎根在祖国边境的一线教师。

一路以来,一首小诗对她意义非凡,和大家共享: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为基层教师,渺小平凡的苔花就是他们的人生写照,尽管不引人注目,但从不自弃,向上而生,努力像牡丹一样开出自己的美丽!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因父亲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李老师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像父亲那样受人尊敬的教师。多年后,梦想成真。她的从教工作同样始于乡村。八年的艰苦生活,她从未退缩。每天步行十几里,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迎着黎明,披着晚霞,寒来暑往。最难忘,大雪纷飞的冬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发,穿着笨重的军大衣穿过雪地里十几里的羊肠小路去上班。晚上再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家。那段日子,因为学校翻盖校舍,李云洁和学生们就挤在附近农民的家里上课。虽然艰苦、清贫,但孩子们的纯真善良与热情,给了她莫大的勇气。正是那段日子,培养了她朴实坚强的品格!多少次,她鼓励学生心怀梦想要走出大山;多少次,为乡村孩子的成绩而煞费苦心。曾经她和他们一起背单词,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矫正他们的英语发音!为了提升自己和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她自费去哈尔滨参加骨干教师外教培训,开拓视野,提升英语口语及教学能力,并免费为学生买磁带和相关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她从没有因为学生英语成绩不好而挖苦过他们,因为她理解农村孩子学英语的痛———师资的缺乏、条件的简陋、家长的不重视……她从没有轻言放弃过任何孩子。渐渐地学生学英语入门了,兴趣也上来了!乡村从教的八年里,她曾代表鸡东县参加了鸡西市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她所教的学生也曾在鸡东县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对于当时的农村学校来说堪称奇迹。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一个信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经典引路点滴树人

陶行知一直是李云洁的精神导师,对她的影响颇深。他说:“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她认为:师德不仅体现为老师自身的修身立德,还要体现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热爱学习更热爱生活的人。

自2006年调到鸡东县一中,李老师一直坚持每天带领孩子诵读《论语》《大学》,还用名言和标语制定与众不同的班规作为学生们做人做事的精神引领。“两耳既闻窗外事,一心亦读圣贤书”是班级的读书格言。教育孩子一方面要学习文化知识,多诵读传统经典。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娃,要爱我中华。“吾辈绝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这是班级的奋进格言,以激励学生们凡事不甘居人后。

诵读中,一颗颗善良的种子在心里扎了根。一天,30多个孩子每人手捧着又苦又涩的酸杏进了教室。李老师感到奇怪便问了缘由,原来要下雨了,为了让学校门口卖酸杏的奶奶早点回家,他们拿出自己仅有的零花钱把酸杏全包了。酸杏吃在嘴里又酸又涩,但孩子们脸上却洋溢着甜蜜的笑,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李老师还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救助乡下贫困儿童。她想:孩子们已经发现了给予之乐,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幸福一生。

“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学习,学会了爱,懂得了感恩,养成了正直做人,踏实做事的习惯。

在好习惯的引领下,李云洁所带的班级都被全校公认是最有礼貌和最具凝聚力的。运动会上他们是建校以来唯一的四连冠班级。同时李云洁也收获了一份份惊喜,先后获得鸡西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市示范班班主任,鸡东县英语学科名师、县优秀教师等荣誉。

竭尽心中力无怨又无悔

凡事尽心尽力,既是李老师做人的准则,也是对工作、对学生、对家长的态度。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她要在承受中考升学压力的同时,宽容善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并协同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有一个女生因青春期叛逆,和父母闹矛盾后离家出走,想要辍学和社会闲散人员四处闲晃。接到家长电话后,李老师在鸡东县跑大街穿小巷地找寻了一下午,最后终于找到了那个女生。但她拒绝回教室,要一人在操场上自学。本着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教两个大班额班级又当班主任的李老师只能在上完课后,拉着她的手在操场一圈一圈地走,单词逐个逐个地讲,一遍遍地劝。即便走得脚疼,说得嗓子哑,李老师也不敢歇,因为她担心自己一放弃,女孩儿再和那些闲散人员走到一起,后果不堪设想。在她的建议下,其他各科老师也利用课余时间陪女孩儿走一走,教一教。经过一个多月的“操场教学”,孩子终于回班上课了。中考时,女孩不负众望,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使李老师积劳成疾。2013年她被查出患有甲状腺肿瘤,当年11月,37岁的她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做了甲状腺单侧切除手术,术后病理为恶性。

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里住了三天,李云洁浑身绑了各种监测仪,只能一动不动苦熬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委屈、担忧……她偷偷掉眼泪,一遍遍问:“自己不是一心一意地对待工作吗?不是真心实意对学生吗?不是说好人有好报吗?为何要遭受这样的噩运?”

那时她暗下决心:工作呀,重任哪,都远去吧!她虚弱的身体再也经受不住任何病痛了,余生一定要对自己好点,什么也不想也不做了。出院回家休养时,一想起班里那七十多个孩子渴盼的眼神,学校和家长的迫切需要,她的心一阵阵纠结,思想一遍遍斗争,最终她放弃了休息。手术刚满一个月,李老师便重返工作岗位。

伤口还没恢复好,说话时嗓子像刀割,加上术后亏气血常会喘不过气来,一节课下来感觉自己快要虚脱了。但李老师依然坚持为学生上课、辅导、批卷。记得当时一个当医生的家长说:“李老师,你现在身体这么弱,除了手术的伤害外,最主要是术后上班太早了,这么重的病,你出院二十天就上班,什么人都受不了啊。你对孩子们的这份情义,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辈子都不能忘。”这句话多少年来,都在李云洁不想继续拼的时候,给予她力量!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对孩子们的爱,她坚持不弃,执著不悔。

逆风飞扬铿锵前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了精神的追求,才会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历经人生的大悲和大爱后,李老师获得了灵魂的升华。她知道:她的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实现自我价值。她感恩自己工作的团队———鸡东县第一中学,也感恩自己的学生,是他们让她寻找和实现了自我价值,并以更高的要求来审视自己和定位日后的工作方向。当时的病友都选择不在一线,但她放不下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依然从事班主任工作并担任学校英语教研组长。面对疾病,她没灰心,坚信积极心态能战胜病魔。

2015年,李老师幸运地成为第一批被学校派到山东名校学习的教师。学习归来后,她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实践到班级中,效果显著。苦心人、天不负。2016年、2020年与2024年中考,她所带的班级近90%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高中,其中全县英语最高分及总分最高分都在她班。

采访的最后,李老师和我分享了她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个年轻教师,请记得再年轻也要有一颗慈母的心;如果你是个老教师,请记得再阅生无数也要有一颗柔软的心。因为,我们面对的,终究是个孩子。就算再好、再坏,也终究是个孩子,他们的人生路还长,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是她一直以来所信奉和遵循的信念。在环境相对艰苦,学生质量相对不高的边境学校,她奉献了自己的26年青春,但她从未后悔,也永远不会放弃她“做一名优秀的边境县教师”这一初心,将拼尽全力为家乡培养更多、更好、全面发展的人才。

平淡的岁月,从容走过,坎坷的人生,收藏精彩!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