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

作者: 姜雯

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0
何慧闵,鸡东县第二中学学生处主任,英语教师。曾先后获得全国生涯规划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鸡西市最美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好习惯示范班班主任,鸡东县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县科研工作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在鸡西市首届中小学未来校长路演大赛中荣获全市一等奖,入选鸡西市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库和后备干部储备库。

在祖国的边陲,有一群默默耕耘的灵魂工程师,他们以教育为笔,以奉献为墨,用智慧和汗水绘就教育的画卷,用爱心和耐心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何慧闵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在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鸡东县,成为了鸡东县第二中学的一名老师,成为了一名无比光荣的边境县教育工作者。从教以来,她用爱岗敬业精神培植事业之树,用心血、汗水浇灌职业之花,她用自己的青春力量诠释着教师这两个字不一样的分量。

扎根边疆爱意浓哺育桃李师者心

2011年9月,何老师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便当上了班主任。那时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光辉灿烂的青春。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何老师把他们当作含苞待放的花蕾,以为只要精心呵护,一定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但美好的梦想虽然像玫瑰一样艳丽芬芳,却也会因多刺而容易让人受伤。虽然全情投入,班级还是状况频出,让她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为此她常常觉得食不甘味,就连在睡梦中都在处理班级的各种问题,身心俱疲。第一次月考,班级的成绩在全学年中竟然排名最后,面对这种结果,何老师的内心是崩溃的,委屈的泪水不争气地往下流。想到身在异地他乡的不易,面对当时的挫折困境,那时的她想过放弃、想过逃避。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让她有了坚持的勇气,让她明白,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她对自己做了规划:1.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用加倍的付出弥补经验的不足。2.做好全程的陪伴,每个课间、每节自习课她都会准时出现在班级,晚上不管有没有她的课,她都会陪伴学生们到晚自习结束。3.班级成绩一点点追赶,力求在毕业冲进学年前三。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三毕业时,在何老师的带领下,班级成绩最终名列学年前茅。

勇于创新担使命引领生涯路先行

何老师不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还希望做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2019年,何慧闵的班级转来一名从大二回来复读的学生。因为对大学所选专业毫无兴趣,这名学生在坚持了一年后还是决定回来复读。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帮助孩子们在关键的人生节点做出让自己无悔的选择?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会认识自我,并能从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考量,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当时适逢全国各省陆续实施新高考选科走班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她在学校率先开始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和探索,争做学生生涯道路的引路人。她曾赴哈尔滨、齐齐哈尔参加全省生涯规划教育骨干培训,参加各种网络研修,并通过学习考取了职业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资格证书。学校每周有一节班会课,因为是高中,所以多数班级对该课的态度是要么当成自习或教学课,要么应付一下。但何老师却把这当成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好机会,每次她都会精心准备,力求对她的孩子们做好职业引领。寒暑假,何老师还会组织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因为成绩突出,她被评选为鸡东县生涯规划学科带头人,多次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学校开展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并承担全县生涯规划展示课。她曾到县里的一中,三中,四中给初三初四的学生讲过生涯规划课,还到乡下的平阳中学,东海中学,永和镇学校给那里的孩子开展过生涯规划讲座,以唤醒孩子们的生涯规划的意识,学会探索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她说,作为老师,我一定要做好学生生涯路上的引路人。

勤于钻研业务精传道授业师者情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是何慧闵老师一直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十年钻研,十年琢磨。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何老师一直不断思考、创新,力求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拓展教育的宽度和厚度。在第二届班主任的工作中,她开始探索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从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的被管理者成为担当作为、躬行践履的管理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践行,学生们不但成绩提高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得益于高中的积淀,何老师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迅速崭露头角,承担各种学生干部工作。

提到何慧闵老师,学生们的一致评价是认真负责、要求严格,学生们管她叫“卷王”,评价她不但自己卷,还每天带着她的学生们“一起卷”,笑称她为不知疲倦的机器,永远都是那么有力量,永远那么不知疲倦。在教师节,学生们还将她的形象画在了黑板上,小画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下面写着,“闵闵,不要太辛苦呦!”正是有了何慧闵的带动和感染,有了她的严格要求,才有了学生们在学习习惯上的不断好转,学习成绩上的不断提升。2023年高考中,她所教学生分别取得了全市第二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学生们说,从何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她永不服输、拼搏进取的韧劲和精神,这让他们受益终身。

教师精神需传承先锋模范重引领

如今,何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她将教书育人视作职责所在,将率先垂范视作使命所系,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他人、带动他人。每年开学初,她都会为新入职的教师做岗前培训,对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工作的经验、方法与新教师无私分享,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情怀感染着一批批新教师。

年轻教师们把她当作知心大姐姐,每当她们在班级管理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遇到不知道如何教育和处理的学生,他们都会来向她交流求教。每到这时,她都会热心的帮助出谋划策,将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实用的教育方法倾囊相授;每当新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情绪低落时,她都会耐心地给予鼓励和劝慰,帮助他们走出低落的情绪,重拾起工作的热情。同组的雷老师说:“慧闵姐,我觉得你身上有种特殊的劲儿,对工作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有特殊的热情,我一定要向你学习。”

何老师始终说:“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能够从事自己所热爱的工作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能够扎根在祖国的边陲,成为边境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兴边富民政策略尽绵薄之力,更是感到无上光荣。”

作为边境学生的“引路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何慧闵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奉献与坚守”的教师精神,诠释师者的使命与担当。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