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静姐”

作者: 陈广芸

阳光“静姐”0
竟静,饶河县第二小学教师。曾被评为黑龙江省读书活动指导教师,双鸭山市师德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市先进班主任,饶河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县最美教师、县教学工作先进教师等。

1982年竟静出生在饶河县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父母文化不高,但非常注重教育,他们总是鼓励竟静努力学习,走出这片土地,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在她的记忆里,母亲爱读书,在做完家务的间隙,都要读上几页,这份对知识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她。

小时候,对于未来职业的憧憬是多元化的。她的姑姑和舅舅是教师,在乡村备受尊敬。那时,她就想着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他们那样有文化、有影响力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因此,她坚定成为教师的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求学生涯的引路人

竟静说:“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李老师,不仅教我文学知识,她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激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在她的课堂上,我首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它如同桥梁,连接古今,让我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理解和感受生活。李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关心学生成长。她教会我,作为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递正能量。李老师不仅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她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除了工作,李老师还非常热爱生活,喜欢养花、练字。上学的时候和李老师像朋友一样。有时候会去李老师家玩,看到老师练的一手好字让我深受触动:老师不但知识教得好,字也写得好。深受李老师的影响,竟静也喜欢练字、养花,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求学路上,她始终保持着勤勉刻苦的态度,最终如愿考入师范院校。毕业后,面对多种选择,她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边境教师。这份决定并非轻易做出,而是源于对家乡教育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

学生心中的幽默大师

2001年竟静参加工作,那年19岁。她和学生的年龄仅相差7、8岁,就像朋友一样。20多年过去了,大家平时生活中还经常联系,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会在微信群里互相问候。

记得当时有一个学生特别淘,父母的话都不听。有一次家访,家长对她说:“我家孩子就听你的。”渐渐地竟静发现她说什么淘孩子都听。毕业后,有一次班级孩子上她家玩。聊天的时候,她问起学生:“为什么当时父母的话都不听,就听我的呢?”这名学生说:“老师,您记不记得您刚接班的时候,我跟别的班同学打架,同学们都指责我,我父母也批评我,就您问清了原因以后,领着我上那个班级里为我撑腰。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老师说什么我听什么。”从那以后,这名学生也没那么淘了,成绩也提高了,还展现出他的才华。这次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心去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不仅如此,这段经历让她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也更加珍惜与学生们相处的每一刻。

她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亲其师,信其道”,以真诚的爱去尊重学生,理解他们的过失,并引导他们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纠错与成长。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她的课堂总是生动又有趣。她总能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教材,将枯燥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比如,上课的时候,她把书和课件先放一边,以活动和游戏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故事当中,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学生说:“我们上课溜号的时候,她就会讲一些有趣的笑话来逗我们开心,让我们回到上课的状态。课下,老师会开一些小玩笑,比如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说,如果长大之后开个店,记得招呼老师过去吃,总是引着大家哄堂大笑。但其实老师是很关心体贴那位同学的,希望以这个方式来激励这个同学努力学习。”

另一位学生说:“当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们第一时间找的是竟静老师。前段时间,我们班的小蔡手骨折了,活动不方便,他的鞋带开了是老师给系的。在学习中,当我们越不过那道“坎儿”的时候,老师经常耐心地教导我们,有时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一对一辅导。”

不忘初心的教育人

2014年,竟静调到饶河县第二小学任职。学生家长说:“我第一次见竟静老师,是孩子开学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我之前猜想的都不太一样。她是那种非常平易近人的人,让你一眼就倍感亲切。通过几句简短的交流,我还发现竟静老师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且充满智慧的老师。当我跟老师反映我家孩子幼儿园中班就没有上,尤其在汉语拼音这方面学得不是很好,担心孩子不能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跟不上教学进度时,竟静老师告诉我一年级的时候,会对拼音进行系统学习,还告诉我在家里怎么陪孩子学习拼音,怎么通过拼音来认字。这些话让我心里特别踏实。”

她对待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总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她的鼓励下学生们更加自信、乐观。一位学生家长说:“我家孩子在台上发言的时候胆小怯场,竟静老师就会给孩子很多次机会,例如,利用班会,让他在班会上发言,让他主持班会,慢慢地孩子越来越自信,到现在孩子站在台上,从容自信,眼里有光。”

有的学生父母离异了,有的学生父母在外地,她无论从生活上还是从学习上都给了他们很多的帮助。饶河县第二小学校长说:“有个小男孩儿,父亲外出打工,母亲要照顾残疾的爷爷奶奶,没有时间管他。我总看到竟静老师早晨从家里带热好的包子给他吃。我有些不解,给他买点或拿点零花钱去买零食吃就行,她说那样的话孩子总吃不上热乎的早餐,这种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就能看出竟静老师对孩子关心是真诚的。”竟静的同事说:“在这个小县城,困难学生比较多,竟静老师跟我们在一起,总是家长里短聊起这些困难孩子的家庭状况,她是真心帮助那些孩子。”

在饶河二小的第一年,恰逢举办全县运动会,运动会期间看到其他老师有什么困难,竟静都第一时间冲到最前面,总是耐心倾听,用鼓励的话语给予同事温暖与力量,很快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她的同事回忆:“每次走到校园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她神清气爽,有时即使疲惫,但依然能感受到她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比如,学校每年都要举行春季大型的运动会和艺术节。班主任工作量特别大,除了每天要上课,还要陪孩子一起活动,更要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时候在办公室里,大家多少会有一些怨言,但是只要听到她说话,就觉得正能量全在身上。她经常鼓励大家坚持到最后。”端午节的时候,她提议大家一起包粽子。她说:“我们就像粽子中的粘米一样,平时多搞搞这些活动,可能同事之间的摩擦就会减少,大家抱团儿,把我们的边境教育搞得更好。”

生活中的小时光

除了工作,她还非常热爱生活。

在工作中同事是同事,假期的时候同事就成了姐妹。大家有时去爬大顶子山,有时去江边野餐,有时在学校打羽毛球。一次午休时,她竟悄悄拿出了一副迷你象棋,与另一位老师“厮杀”起来,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那份专注与投入,让人忍俊不禁。同事说:“平日里严谨教学的她,在棋盘前竟如此活泼放松。竟老师不仅是那个传授知识的园丁,也是个热爱生活、拥有童心的朋友。”

竟静认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懂得享受生活的小时光,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她是一个特别爱生活、爱吃的人。她利用周末的时间下厨房,为家人做上他们喜欢吃的甜品和饭菜,经常给丈夫和女儿一点小小的惊喜。

她希望能够继续深耕教育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紧跟教育趋势,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培养独特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同事合作共进,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她还希望能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编辑/陆鹤鸣

上一篇: 无畏 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