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颜丽宾

摘要: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英语教师应深入挖掘凝练阅读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定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的核心素养目标,激活课程思政育人源泉,利用好课堂教学第一主阵地,滴灌式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融入思政育人要素的表现性综合评价,促进思政育人和学科教学同向发力和同频共振,提升英语学科育人综合成效。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精准滴灌;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思政的要义在于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引领,在课程非思政细节处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兼顾育人塑才,在润物细无声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实现英语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同向发力和同频共振[1]。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中英语新课标、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碎片化”和“知识化”问题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知识、轻思政的现象,削弱了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成效[2]。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须凝练挖掘出教材阅读文本中的思政元素,拓展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新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精准“滴灌式”课堂教学,实现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中英语育人新成效[3]。

一、精准滴灌式教学理念

“滴灌”是一种现代农业灌溉方式,是通过滴灌管、滴灌带等孔口式灌水器上的滴头出水口,将水或肥液均匀精准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式。将滴灌式理念引入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是一种教学新尝试,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比作“水或肥液”,通过阅读课堂教学的“孔口式灌水器”,润物细无声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避免课程思政元素的生搬硬套和僵化融入,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入性、实效性和连贯性[4]。

首先,融入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元素源自高中英语阅读教材和素材,其与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有机融合性,利用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知识进行互通、互融和互补,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是高中英语阅读知识的有机补充,能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增添色彩,提升课堂育人的内涵和温度。

其次,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以课程思政元素引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融入行业杰出代表、模范人物、国家政策和历史事件等思政元素,既可以有的放矢实现思政育人实效性,又能帮助学生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后,滴灌式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避免了“大水漫灌”式育人方式,强调“滴水石穿”,通过滴灌的“量变”引起育人成效的“质变”,在连续性、系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和思政育人双轮融合驱动模式下,推动高中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以点带面、以面构体逐渐提升和完善,达到课程教学和思政育人1+1>2的综合育人成效。

二、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原则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政元素精准滴灌育人理念应遵循“慢”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准滴灌式思政育人强调的是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思政元素的滴灌应符合学生对知识学习和价值观形成的递进规律,应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引导灌输,犹如暖暖温泉滋养和涓涓细流渗透,将思政元素源源不断渗入学生的心田。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政元素精准滴灌育人理念应遵循“隐”特性。充分注重思政育人的隐性特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主线,思政育人穿插其中有机融入,并非覆盖教学全程,应避免“为思政而思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机补充而非思政课程的第二课堂。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政元素精准滴灌育人理念应遵循“准”特性。思政元素应从教材和阅读材料中凝练提取,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精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要闻、精神素养、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多渠道融合思政元素和阅读课堂知识,促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凝聚共识、精准施策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的宏观教学策略

宏观层面上,加强课程思政元素的精准滴灌式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化设计精准滴灌式课程教学内容,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归纳,形成课程思政元素题材库,合理打磨课程思政元素及亮点,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认同。

(一)以教材为载体,活用隐形思政资源

高中英语中教材阅读文本隐藏着大量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阅读文本中的思政内容,整理凝练成课程思政题材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渗透和有机融入,避免生硬植入思政内容而显得过于突兀。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和磨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资源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也可结合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删减和延伸,突出英语学科教学重点难点,丰富和提升阅读文本的教学内容和质量。

(二)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

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欲的重要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更开放更兼容并蓄的态势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问题启发学科教学知识,以小组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认知基础为导向前提,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研讨提问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及延伸的社会现象或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提升课堂活跃度。

(三)以情感为纽带,强化思政育人成效

教师在进行阅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课堂教学内容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倾听学生的诉求,重视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价值观培育过程。此外,教师应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身行为、教学态度、言语措辞和情感输出等要素,将良好的思想品德传递给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思政育人新成效。

四、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的微观教学实践

微观层面上,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混合式教学设计内容,增加问题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增加互动答疑、翻转讲解和研究性学习环节,丰富课堂互动、分组研讨、角色扮演、访谈交流和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活动方式,通过架设兴趣话题和实时热点提升教学课堂的温度和获得感,充分融合线上导学和线下教学,将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政育人有机融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和滴灌育人方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Earthquake阅读教学为例,该阅读文本主要描述了唐山大地震,根据文本主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家国情怀等思政主题融入到阅读课堂教学中。

(一)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了语言知识、学科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内容。其中语言知识目标主要是传授地震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延伸展开地震相关的语言知识;学科能力目标主要是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涵盖精读、泛读、跳读、寻读等方面能力;思维品质的思政目标是通过分析唐山大地震社会环境和灾后重建,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弘扬新时代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文化意识的思政目标是通过阅读文本解析,以点带面,以面构体,激发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不畏艰辛、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勇于担当的抗震精神。

(二)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和文本资料,向学生直观展示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和资讯,创设唐山大地震的情境,逐步向学生展示出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背景与话题,引导学生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入景与入情,带着学科知识问题进入阅读文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先对阅读文本标题内容进行解读,获取阅读文本中的“3W”(What,When,Where)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文本,分析文本中的行文顺序,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段解析。通过训练学生快速文本阅读技能,使学生获取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资讯并进行分段解析,促进他们对此类报告文学作品的理解,为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具体资讯内容提供基础。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资讯,重点讲解Peoplebegan to wonder how long the disaster would last,结合影像资讯,设置情景化语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永葆希望、积极向上的信念。适时融入阅读课程思政元素:Why does the writer say: hope was not lost?分析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和关怀,设置团队协作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凝练出具体关键词概况,总结阅读文本。进一步分析文本内段落表述关系,引导学生概括表述出:主题—原因—结果—结论的段落文本关系,并进行思考:为何唐山在大地震后能够快速发展?此环节主要是通过文本解析,从而激发学生“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结合新冠疫情期间相关的资料,结合我国抗疫先进典型案例和事件,从学生个人的抗疫,到社会的援助,结合学生团队研讨,分析我国在面对唐山大地震和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时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抗震抗疫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教学评价

可以通过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层面开展教学评价,评价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清晰、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机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活动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知识的启发、团队协作与分工、学生阅读素养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教学方法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性、教学信息化。评价结果可以设置多档以区分教学的具体成效。

(四)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包括课后反思和课堂观察,其中教师的课后反思体现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育人两者同向同行的目标达成情况,课堂教学过程贴近现实,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更好地达成思政育人效果。课堂观察主要结合教学录像进一步分析阅读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对比分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活跃度、思维品质提升以及文化意识强化等方面的影响。经过反思观察发现,学生对阅读课程思政的认可度较高,学生学习情绪和课堂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树立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高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化设计精准滴灌式课程教学内容,合理打磨课程思政元素及其亮点,以教材为载体,活用隐形思政资源;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情感为纽带,强化思政育人成效;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微观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展精准“滴灌式”课堂教学育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高中英语育人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钟佳奇.学用一体: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4(2).

[2] 颜婷,蔡红梅.“拼图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2,8(8).

[3]- 葛余健.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教育视界,2023(33).

[4] 郭丽丽.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的探索[J]. 学苑教育,2024(2).

课题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程思政元素‘精准滴灌’下的高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SZJ22068)

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