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趣横生的皮影戏
作者: 王文青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传于我国各地的传统戏剧,也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以教育为突破,以实践为途径,依托幼儿园的游戏区角,让幼儿在玩乐中更深入地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使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一种符号。
一、初遇皮影戏,筑梦工匠人
在我园开设的皮影剧场,幼儿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皮影戏——《唐僧骑马咚哩个咚》,这种光、影、声结合打造出的神奇影像,给幼儿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他们激动地睁大眼睛,连连拍手叫好。表演结束后,幼儿掩饰不住心中的好奇,纷纷上台摆弄皮影道具,尝试让手中的道具也能呈现出影像。带着探究的热情,班里出现了一群小匠人,他们在科学区探索光影实验,在美工区尝试自制西游记人物皮影,还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想法。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幼儿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活动室里创设一个皮影戏台。幕布和灯光需要教师的支持,而皮影人的制作则由这群“小小工匠”负责,做好后幼儿就兴奋地跑到皮影区尝试用自己做的皮影人演戏。毛豆说:“哇噻,有影子了,就是看不清。”瑞瑞说:“咱们把窗帘拉上试试看。”看着自己动手带来的这一成就,幼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二、巧手“绘”皮影,皮影大变身
纸质的皮影人呈现出黑色的人影,幼儿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再次探索时发现皮影戏的人偶都是可以透光的。于是尝试更换材料,用塑封好的透明膜进行创作,绘画、涂色、拆分、组合,一步步的操作无不体现着他们做事的计划性。他们小心地在人偶的关节处用钉扣进行连接。在安装操作杆时,通过一次次地尝试、对比、观察、讨论,终于明白操作杆既要起到支撑人偶的作用,还要能对头、手、脚的动作进行操控,让皮影人能够灵活地动起来。幼儿边玩边学,对皮影人的构造和制作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皮影戏的热爱更是深入到了骨子里。他们用升级后的皮影人再次尝试表演,一个个色彩鲜明、活泼灵动的人影出现在幕布上,引来同伴的欢呼喝彩,有的幼儿还边操作边唱起了童谣《唐僧骑马咚哩个咚》,还有的幼儿亲自变身“皮影人”,让自己的各种姿态活跃在一帘幕布上,动动手、踢踢腿、弯弯腰……在这样的愉快尝试下,幼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自发地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收获,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自信,切实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演员齐上阵,演绎新篇章
在前期的探索了解和制作皮影人的基础上,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愈发浓厚,产生了强烈的表演愿望。在幼儿的殷切期待与共同提议下,大家决定上演一场皮影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剧本、道具、演员一样不能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请家长陪幼儿观看《三打白骨精》的精彩片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积极分饰角色,熟悉剧本内容、不同角色的人物特征和对话,初步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表演活动开始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谁?谁先出场、谁后出场?怎么分配角色?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遇到有争议的角色则采用自我推荐、猜拳胜出等积极的方式轮流进行表演游戏。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贴近幕布积极操纵皮影人,主动配合台词进行演绎,嬉戏、想象、创造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感受到了表演皮影戏的快乐。
四、换位变观众,评价促成长
教师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幼儿的第一次演出,在游戏评价环节,教师请小演员转换身份为观众,发现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时,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表演中不足的地方:幕布前面的皮影人时有时无,在幕布上的站位高高低低,皮影人都出现在幕布上太挤了……幼儿还纷纷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表演时,影偶要贴近幕布;增设一条道路,让它们站到路面上;表演完之后不再有对话的皮影人物就可以下场了……评价的话题来自幼儿,又回归到幼儿中间,教师把幼儿的发现和提出的建议及时进行了小结和记录,在下一次游戏时引导幼儿进行回顾。这次游戏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游戏中新生的奇思妙想,以及下次表演时能派上用场的真实体验。
《指南》中提到,5—6岁的幼儿可以利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感受或想象。接下来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开始创新游戏玩法:用手臂和手指的影子表现大树、在幕布下方平铺服饰,表现出高低不平的道路……尽管在尝试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但他们仍能保持高度的兴趣,不断更换材料,寻找适合的方法,还自发地设计、完善表演的场景,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信心满满地期待小观众们的到来。
皮影小剧场吸引来了好多小朋友,他们入场后安静地依次落座、观看,过程中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紧张地皱起眉头,认真专注地观看这场别样的“大戏”。而小演员们也丝毫不敢松懈,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每一次出场都那么的认真专注,幼儿那一本正经操纵皮影人的样子,不就是文化传承的真实写照吗?
随着皮影戏表演日趋成熟,幼儿不断创新玩法,更新游戏材料,创编表演内容,新增游戏角色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建立了规则意识,收获了自主游戏带来的快乐,在与同伴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开拓了新思路,真实感受到了皮影戏带来的喜悦和成长,从走近、走进、实际参与中真正萌生出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