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种植活动为切入口,优化园本情趣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李铭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思路。当前学前课程领域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幼儿动起来,和材料、环境与人发生积极的互动,从而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促进多方面的发展,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面对当下的课程改革浪潮,我园积极投身其中,在“以情激行,以行生知,情行知合一”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积极关注并开发利用本地、本园的课程资源,敏锐地呼应幼儿多样化的兴趣和需要,构建了以“情趣课程”为本的园本课程体系,通过完善课程框架,落实课程理念,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努力构建起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真正让课程回归于幼儿的生活。
一、以种植活动为切入口,优化情趣课程内容
种植活动是我园的传统活动,多见于各个班级的自然角。我园从2018年开始开辟更具开放性的种植园地,以种植园地为基础而开展的种植活动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慢慢成熟与丰富起来。种植活动经历了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内容、从成人中心到儿童中心、从抽象到具体、从单一领域到整合领域等一系列的转变过程,通过深度挖掘自然资源的利用价值与途径,不断优化园本情趣课程,真正让自然资源有效转化为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有益发展。
种植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更具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持续性的教学方式。幼儿作为自然之子,具有亲自然的天性,种植活动顺应幼儿的天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幼儿创造了与自然亲密互动的生态环境。此外,种植活动中有着一条隐性线索,即植物具有生长周期性,这条隐性的线索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程开展的节奏和内容,给教师生成课程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同时,种植园地具有易获得、易观察、易互动的特点,这为幼儿与资源的互动创设了良好条件。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挖掘自然资源优化园本课程,种植活动是很好的切入口。
二、聚焦情趣课程核心理念,深化情趣课程内涵
“情趣”是我园课程理念的核心,以“情”作为各种活动开展和深入的动力,弥散在整个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操作中、行动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满足。“始于情、经过情,终于情”的情趣贯穿于幼儿活动的全过程,是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的过程,也是成就完整儿童的过程。
我们聚焦情趣课程核心理念,深化情趣课程的内涵建设。种植活动中的“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聚焦自然物的本体价值。在种植观察过程中,幼儿会有惊喜、有发现,而且在活动中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点,教师及时把握这些有趣的点并不断拓展延伸,能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物本身的有趣与美好——因为我爱它,所以我需要它。如在观察棉花中,幼儿提出:“为什么叶子会从绿变黄?”这种变化其实是生命成长的变化,是叶子的一生,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切入点。正因为幼儿关注到了叶子的变化,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契机,并带领幼儿不断拓展和深入探究,不仅植物有一生,动物也有一生,还有人的一生,于是“一生”的话题由此产生。在这样的话题中,幼儿真切感觉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生发出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情感。幼儿还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时,会有意识地去发现这些有趣点,不断拓展出许多有意思的活动。二是聚焦自然物的工具价值。自然物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呢?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物与自己生活的密切、依存关系——因为我需要它,所以我爱它。如在棉花的种植活动中,幼儿采摘的棉絮可以做什么呢?除了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能否继续拓展?答案是肯定的。幼儿用棉花捻线,试着用棉线纺布,感受棉絮的形态变化,探究人们生活用品的由来;用棉布和棉絮做成爱心枕头,送给生病的马老师;跟着美辰外婆,学做棉衣送给需要的人……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了棉花与自己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植物、农作物,以及大自然的情感,最后升华至对人的情感。
在种植活动中,我们聚焦情趣课程核心理念,不断加深对“情”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情趣课程的内涵建设,引发、支持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内容更加有趣,活动间的联结也更加密切。
三、拓展种植活动核心价值,实现情趣课程全收获
在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种植活动不只是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更重要的是,它能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要,让幼儿感受生命的多样化,感受植物生长发展的历程,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习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幼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去发现、感受、探索和表达自然世界,从而获得相应的经验,让幼儿能够浸润于自然环境中,关注自然的规律与联系,形成生态化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友善对待自然的方式。它不仅仅能够帮助幼儿实现多种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实现了情趣课程的全收获。
1.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
教师是课程质量高低的关键。我园通过种植课程这一易于实施的途径,帮助教师跳出原有的固定不变的课程思维,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课程建设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问题导向,研行合一”的研究共同体,成立课程研究中心组,以专家引领的方式,确保课程研究的有效性。在与幼儿一起做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们体验到了与幼儿共同学习的快乐,能够以幼儿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自觉地将课程的关注点放到幼儿身上,使“基于儿童,回归儿童”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了行动中。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渐凸显,课程质量也随之提高。教师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和实际操作,关注幼儿情感的体悟,主动关心身边的环境和自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科学认知、展开深入探究、学会观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以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2.幼儿多种经验的生长
种植活动为幼儿亲近自然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为幼儿的探究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幼儿专注地活动创造了充足的条件,为幼儿多种经验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五大领域的整体发展,自然而然实现了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
3.园本课程内容的充实
我园通过挖掘园内果园资源,开发利用屋顶种植园资源,生成了系列班本种植课程。如小班“幼儿园里果子多”“落叶宝宝”“大蒜宝贝成长记”“山楂树”等,中班“探秘南瓜之旅”“小橘子,大用处”“石榴熟啦”“同甘共旅”等,大班“棉花情”“遇见,向日葵”“玉米变身记”“幼儿园里的百花园”等。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园的园本课程内容得以不断充实,并逐渐融入我园情趣园本课程体系之中,成为我园园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和谐家园共育的实现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开辟了实现和谐家园共育的新途径。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经验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家庭生活中,也带动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幼儿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主动寻求帮助,家长会很乐意和幼儿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并为幼儿的记录提供充足的条件。亲子种植活动已成为我园种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在教师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指导下,可以在家里同步种植相同的或相似的植物供幼儿观察,并以日记的形式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与大家分享对种植的认识和体验到的快乐。家长在陪伴幼儿参与种植的同时,也在逐渐理解种植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种植活动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架起自然融洽的沟通桥梁,有效促进了和谐家园共育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