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润泽心灵 多元课程赋能成长

作者: 任晚花 关丽红

节气文化润泽心灵 多元课程赋能成长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二十四节气”作为古老中国的文化血脉之一,以其道法自然的先人智慧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童乐幼教人”。2019年,幼儿园成立了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研发团队,将“节气”的运动保健、科学知识、时令文化、传统艺术等有机地融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植入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围绕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编撰《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教师参考用书》,开启了探索节气课程、传承优秀文化之旅。

一、构建系统化节气教育课程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和基本保障,是幼儿学习的基本依据。幼儿园遵循课程本质,围绕幼儿发展核心经验,从确立目标、甄选内容、编排课程等维度构建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

(一)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化。融入二十四节气的课程目标是让幼儿知道有关节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与节气相关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的变化,增加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幼儿热爱自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甄选适宜内容

1.遵循地域性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在饮食文化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千差万别。选择活动内容时,我们特别关注地域特点。以冬至节气为例,冬至这一天南方人的节气食物主要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北方人们主要是吃饺子,有“吃了冬至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地处北方的我们,在冬至节气之时,开展了“话冬至,知节气”的习俗活动。

2.遵循适宜性原则

节气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经验。我们尽可能选择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易体验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逐步帮助幼儿扩展认知范围,形成粗浅的“前科学概念”。比如,春分时节选择的“竖蛋”内容,符合幼儿学习特点,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走进节气,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

(三)清晰课程编排

以每个节气为主题单元,绘制主题网络图,详细制定活动资源一览表,采用“5横+2纵”的方式呈现,“5横”即将各个节气内容融入五大领域,“2纵”即将节气内容纵向延伸至区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在春分节气中,开展“挖野菜”“迎春花开了”“不受欢迎的客人”“白天与黑夜的秘密”“花仙子的音乐盒”等系列活动,同时开展以“春天的秘密”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及亲子远足踏青实践活动。

节气文化润泽心灵 多元课程赋能成长1

二、拓宽课程网络化实施途径

(一)创设环境,渗透节气文化

幼儿园秉承让环境说话,用环境育人的原则,将环境创设与教育理念巧妙结合,整个楼道及走廊都在说中国传统、讲华夏文明。楼道环创传达了从立春到冬至24个节气的由来、名称、三候、《节气歌》等相关信息。幼儿园吉祥物“童乐乐”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芽状的顶戴、树叶形的耳朵、清澈灵气的眼睛,象征生命、成长、希望,伴随着童乐乐蹒跚的步态走进自然、感受节气,实现养习、启智、健体、怡情多方面成长。

(二)集体活动,感知节气知识

集体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社会经验的建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以二十四节气资源为基本内容,引导幼儿感知节气知识,感受节气文化。例如:科学活动“小小天气预报员”“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槐花飘香”等,让幼儿了解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健康活动“惊蛰吃梨”“大雪过后”“天冷我不怕”“放风筝”等,让幼儿明白要根据节气调节饮食和保健的方式;艺术活动“踏青”“吹画梅花”“冬至包饺子”等,让幼儿感受不同节气节点呈现的艺术美感。

(三)实践活动,体验节气习俗

在一系列的节气实践活动中,幼儿不仅能亲身体验节气习俗,还能获取直接社会经验。如立春“放鞭炮”,春分“立蛋”,清明“放风筝”,秋分“秋收”,白露“打核桃”等社会实践活动备受欢迎,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气氛围中体验多元的节气习俗。

(四)生活活动,尽享节气美食

教师在一日活动的进餐、餐前准备以及喝水等环节融合渗透二十四节气活动,如立春吃春饼、吃生菜,惊蛰吃梨,清明吃艾饼,小暑吃西瓜,立冬多喝水等,引导幼儿学会根据天气进行身体保健,以拥有健康的体魄。又如餐后散步环节,引导幼儿到种植区观察植物,学习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感受节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事活动。

节气文化润泽心灵 多元课程赋能成长2

(五)探究活动,追寻节气之道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气候现象是幼儿了解节气的好帮手。教师通过生活化、主题化的探究活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如“霜降”节气,大班幼儿“寻找初霜”,中班幼儿探究“动物怎样过冬”,小班幼儿开展“冻冰花”活动,在探究中了解水在零度以下会结冰、动物会冬眠等自然现象,体验科学实践的乐趣,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

(六)深度学习,讲述节气故事

幼儿园在节气课程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生成课程的学习。以生成的节气问题为索引,教师引导幼儿以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幼儿的学习引向深入,并以问题墙的形式呈现探究过程,初步探索出“生成问题——预设导图——实践探究——梳理经验——过程呈现——问题生成……”的节气深度学习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随着“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的实施,幼儿会趴在窗户上,看红的草莓,绿的豆苗,会闭上眼睛,听风声簌簌,清泉流淌,会哼唱“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的童谣,会在院内点花生、打核桃……他们踩着自然的节点,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获得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愿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中,用心做好“守天时、顺童心、合人意”的幼儿教育。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