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合理优化与对策探析
作者: 吴银春幼儿园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发展主要是通过活动来进行的。幼儿一日活动主要涵盖了幼儿从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自主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集实践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为一体。幼儿园一日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过渡环节则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纽带,具有中转性、衔接性、调控性等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发挥着配合幼儿各种活动更替、调节幼儿身心状态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者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同时强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与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往往具体表现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一日活动,将之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重视和科学规划过渡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园认真梳理总结过渡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加强教师对过渡环节的认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和特殊功能,合理设计优化对策,从而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践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助力。
一、幼儿园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
1.对过渡环节的价值认识不足
从教育意识上忽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错失过渡环节中潜在的教育功能,常以一些喝水、如厕等单一的生活活动作为过渡环节的主要内容,未考虑前后活动之间的衔接。
2.对幼儿自身特点与个体差异考虑不足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往往不太注重幼儿差异性,多以集体活动简单组织或者以高控式的管理模式为主,命令式、催促性的言语较多,以维持秩序为目的,压制了幼儿的天性,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3.对过渡环节缺乏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很多过渡环节设置缺乏灵动性和趣味性,常常一味追求效率,违背了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细心的观察和科学的引导。最常见的就是一日活动过于紧密,规划不合理,使得教师不得不压缩过渡环节来完成其他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过渡环节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园结合幼儿教育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一日活动过渡环节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尝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1.加强组织研讨与调整规划,做好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和良好过渡
首先,科学调整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留出合理的过渡时间,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和发挥过渡环节的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之前活动时间安排严重失衡,集体教学活动比重较大,幼儿自主空间和时间极其有限,教师应对形式、内容等方面存在高控现象。对此我园调整制定了一日活动时间及制度,以保证一日活动能够确实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发展。如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园调整完善了一日生活中饮食、活动、饮水、睡眠、如厕、盥洗等主要内容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合理规划三餐两点的进餐时间,两餐间隔3.5—4小时,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活动时注意强度的掌握,并做到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其次,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通过有意义、灵活的活动方式,让教师认识到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我的环节,我做主”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剖析自己在过渡环节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去除没有价值的语言或环节,精炼出有效的语言及组织形式。通过教研,教师交流分享了自己实践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优化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通过一系列探索,我园做了以下尝试:如,户外游戏时的调整环节,我们开展了“安全运武器”“歌声一路”“火车开来了”“好朋友手牵手”等活动,在午睡前后有“走走行行”“漱漱小口”“我会穿衣服”“踢踢绊绊”“我的小鞋带我来系”“小床真整洁”等活动。
第三,注重保教合一,避免让幼儿消极等待。教师之间的分工和配合很重要,同一个班级的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保教人员之间分工协作、有效配合。就拿如厕来说,这样的生活活动在过渡环节中需要反复进行。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强有弱,这就会导致幼儿间的等待,这时候教师可以分工合作,有的组织如厕,有的可以组织其他幼儿开展一些劳动或者小游戏,以避免幼儿无聊的等待。如在清洁整理环节中,我们开展了“快乐手指谣”“我是节水小达人”“轻松来洗手”“小小监督员”“我是整理小达人”等活动。
2.以幼儿身心状态、感受和发展为中心,科学营造、安排和调控过渡环节的氛围、时间和空间
首先,科学营造愉悦的过渡环节氛围,注重幼儿身心感受。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使幼儿更加自在放松,有利于幼儿情感的社会化发展。如晨间入园活动“入园问候哆来咪”,从多种问好方式开始,将不同的问好方式展示在活动室门口,幼儿可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来和教师、同伴打招呼,这样有趣的互动可以使幼儿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就有一个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也可以在自主游戏活动结束前15分钟,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温馨提示幼儿活动即将结束,给幼儿身心放松调整的时间。随后播放一首固定的收区音乐,音乐时长可根据幼儿日常收区的用时来定,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
其次,合理调整幼儿身心转换节奏,适度延长过渡时间。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包含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过渡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组织好过渡环节可以帮助幼儿调整活动间身心转换的节奏。如户外活动相对其他活动而言比较自由、活泼,趣味性也较强,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可以充分地动起来,这也导致活动结束后,幼儿的身心仍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度延长过渡时间,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拍打放松肌肉,也可以让幼儿躺在垫子上休息一会儿,或者可以给幼儿一定的聊天时间来分享活动中有趣的事情,增进同伴之间的感情。这样的过渡环节更符合幼儿的身心需求。
第三,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给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自主性是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如学习活动的过渡环节,除了必要的生活活动之外,可以根据幼儿的意愿加入一些自主活动。就大班幼儿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以自主选择一些班级公共服务活动,整理图书、收拾桌面、照顾自然角、给花浇水等。
3.挖掘过渡环节的潜在价值,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与发展
一日生活皆教育,利用好过渡时间可以对幼儿进行知识拓展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如餐前餐后除了如厕、洗手这些常规生活活动,还可以有食谱的介绍、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科普、珍惜粮食的情感教育,如我们开展了“食谱我知道”“分享时刻”“音乐欣赏”“小凳小勺排整齐”等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分工发放餐具,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就餐中整个环节则以轻音乐作为背景,调节幼儿的用餐情绪,提高幼儿的用餐质量。
尊重和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例如在离园活动时,除了收拾物品、整理衣物,还可以鼓励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德,也可以总结一日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如“快乐的一天”“给你一个大笑脸”“不露小肚脐”“再见我要拍拍手”“涂香香”“明天见”。还可以提前预告明日活动,和幼儿做一个约定——“明天我们要一起制作一个漂亮的花篮,老师会在幼儿园等你哦”,从而引起幼儿的期待,激发幼儿次日来园的热情。
3—6岁的幼儿可塑性很强,在园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可以推动幼儿生活能力以及关键品质的养成。要想让园所的保教质量实现整体的提升,幼儿教师必须更新理念,重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组织好一日活动,把握好每个过渡环节的实施,最大程度发挥过渡环节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