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笋芽乐园:农村幼儿种植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沈丽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虽然我园的大多数幼儿来自农村,但是系统的探究活动经验依然是缺乏的。因此,本研究将以我园的种植园——笋芽乐园作为研究载体,开展种植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劳作、探究、互动,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
一、结合季节特征,指导幼儿种植和培育
我们倾心打造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生态种植园——笋芽乐园,引导幼儿走进自然、回归自然、自主体验,他们亲自翻土、播种,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见证种子的茁壮成长,体会收获的喜悦。
种蚕豆
10月底是播种蚕豆的最佳时节,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去种植,学习如何更好地种植蚕豆以及种植蚕豆需要做什么。师幼带着问题思考“把地翻整好了,那我们该怎么把种子种进去呢”,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想法,讨论好之后幼儿拿着自己选好的各种工具就出发了。来到小菜地,幼儿在之前选择的菜地里开心地操作起来。种植结束后,教师提出了问题:“蚕豆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幼儿回答道:“要多去看看它们,给它们浇水,还要除掉杂草和害虫。”于是,幼儿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用自己制作的洒水壶给蚕豆苗浇水并进行记录。
幼儿在亲身参与种植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知道了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以及生长变化规律,感受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体会植物生长的喜悦与收获,培养了关心、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关注植物生长,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笋芽乐园是大家的绿色家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从中感受种植的乐趣,真正爱上种植、爱上种植园,成为种植园地的小主人。
种四季豆的发现
为了照顾自己种植的蔬菜,幼儿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会主动地去给蔬菜浇水。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教师发现幼儿似乎只满足于浇水,而对蔬菜的观察却很少。
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记录的方式观察种下去的菜怎么样了,他们每天去看看蔬菜,并商讨了记录的方法。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乐乐开心地告诉教师:“老师,快跟我走,我种的四季豆从土里钻出来了!”听到乐乐的欢呼,其他幼儿也都一起来到了种植园,发现地里已经冒出了好多小芽芽。教师惊奇地说:“芽芽好漂亮啊,我们来看看像什么呀?”文文说:“叶子圆圆的像小朋友的脸!”……几乎所有幼儿都在兴致勃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幼儿持续观察下去,教师问道:“谁愿意把四季豆的发展记录下来?”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这个光荣的任务最终由第一位发现者乐乐带头,大家把需要记录的内容设计成表格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而教师鼓励性的话语、丰富的表情对培养幼儿的兴趣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师的带动下,幼儿更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发现的越多,观察的兴趣就越浓,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分享种植成果,促进幼儿感悟劳动的意义
《指南》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帮助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辛勤的汗水终会换来丰硕的果实,但是果实的采摘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教师通过“品尝丰收”“创意丰收”“分享丰收”三个环节,让幼儿研究果实的食用方法,制作美食,利用果实创意表达丰收的快乐。

深秋季节,我们在种植园种的红萝卜、胡萝卜、白萝卜、一点红萝卜终于成熟了!一个个顶着泥土,露出半截红红、白白、黄黄的身子。幼儿看着种植园中成熟的大萝卜,迫切地想要尝尝自己种的萝卜,于是我们组织了拔萝卜活动,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让幼儿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拔萝卜时,幼儿发现有的萝卜全部躲在泥土里,有的露出长长的一节,有的露出半个红肚子……这样的发现让幼儿兴奋不已,更激发了幼儿说萝卜、吃萝卜的兴趣。
活动开始前,教师问大家:“你们知道萝卜是什么味道吗?”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道:“不知道。”“淡淡的。”“没有味道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品尝一下萝卜的味道,好吗?”说完,教师先把红萝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让幼儿直接品尝,又让幼儿分别品尝了一点红萝卜和白萝卜,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红萝卜甜甜的,白萝卜淡淡的,但是水分很多,一点红萝卜辣辣的,不好吃。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幼儿讨论萝卜更多的食用方法。最后,在食堂阿姨的配合下,多种多样的萝卜品尝活动上演了,将萝卜变成萝卜丝炒着吃,将萝卜煮着吃、腌制着吃……
腌制、清炒、红烧、排骨炖萝卜等,是幼儿所知道的萝卜吃法,但幼儿对萝卜的营养价值还不太了解,而且萝卜本身特有的味道也让幼儿不太喜欢吃萝卜,因此有必要激发幼儿爱吃萝卜的情感。
四、拓展劳动价值,提升活动的价值外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丰富“笋芽乐园”课程内容,彰显幼儿园的种植特色,我们决定举办一次“种在菜园,植出乐趣”亲子丰收分享活动。
做番薯干
学期末的一个大晴天,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纯天然的自制番薯片。大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部署,一拨人热火朝天地垒起土灶、生起炉火,一拨人把番薯洗刷干净去皮,一拨人切块便开始煮。

幼儿在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将煮熟的番薯捣烂,加入芝麻,搅拌均匀后,把纱布放在准备好的模具上,用小勺轻轻地舀一些番薯糊放在纱布上,压扁、刮平,最后将做成的番薯片轻轻地放到晒板上晒干。有的幼儿和家长一起在土灶上翻炒着番薯片,当热气腾腾的番薯片出锅时,幼儿围坐着品尝起来。看着黄灿灿的番薯片,闻着特有的香味,听着“咯嘣咯嘣”的咀嚼声,一份浓浓的自豪感从每个人的心底滋生出来。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拓展了幼儿的发展空间,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与幼儿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实践证明,幼儿园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秉持开放性、发展性、全面性的原则, 通过开展种植活动,确实给幼儿和教师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幼儿园以种植活动研究为切入口,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挖掘了种植活动的价值,把幼儿带入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课堂中,同时将科学活动拓展延伸到了其他领域,让幼儿在“做中学”。在种植园里,幼儿通过实际参与和亲身体验,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掌握了一些生活的技能,其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劳作过程中还发展了同伴间的协作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既拓宽了教育视野,又丰富了幼儿园活动形式,充实了课程内容。同时,本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拓展,如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家园联系方面还比较薄弱,后续可以借助种植活动这一载体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活动更加丰富及系统化。
(责任编辑: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