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结英才初识科研
作者: 管韩阳
我对于化学的热爱,起源于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好奇。随着课内与课余的学习,我对科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化学世界也越来越喜爱。刚进入高中,我就通过学校了解到了英才计划,正好契合了我想要了解科研生活、拓宽科学视野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选拔,经过重重考核后,成功入选。
初入实验室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既充满了对科学探索和科学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也不免担心自己的学识浅薄。在与李立强老师和陈小松老师见面后,导师团队的热情和细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放松。
初入实验室的那段时间,一切都是崭新而陌生的,导师和学长耐心细致地为我讲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从切硅片到使用蒸镀设备、管式炉、探针台等。在多次实验练习中,我慢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通过资料阅读和导师的讲解,我逐渐了解了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表征等知识,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化学、物理、数学深度交叉的领域,有时对一个专业名词或知识点的不理解,往往会牵扯出一系列的新知识。通过对该领域的学习和了解,我不仅收获了很多基础和前沿的知识,更收获了学习全新领域的方法。
导师教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有科研的必备技能,比如查阅文献、数据收集分析、Origin软件的使用、报告的撰写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查阅文献,最开始阅读一篇英文文献,几乎每个专有名词都需要查询,阅读起来非常慢,但在精读几篇文献后,这一领域的基础专业名词基本都熟悉了,再阅读相关文献就顺畅了很多。阅读文献时积累的专业名词和话术,为后期研究报告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找方向做课题
科研最重要的是创新,这是我在英才计划中收获的最大感受。学习是吸取、融汇前人的智慧,而科研需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服务于社会。陈小松老师多次告诉我们,创新点可以来源于新现象、新方法、新理论,但一定是建立在大量的积累之上的。初入这个领域,我与其他几位同学由于缺乏知识积累,不知道要做什么课题,导师在充分考虑我们的兴趣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尝试了几个方向后,我才对实验室和这个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课题:基于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碳电极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完成一个完整课题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经历。问题提出、文献查阅、制备样品、性能表征、数据收集分析、论文撰写等,每一项都是从零学起,在攻克一个个难题后才能取得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部分。实验有时需要反反复复地做,但每次实验我都像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那样充满兴趣和热爱,因为每次实验都是探索路上的一块基石。当样品数据第一次有所期待的迹象时,内心的激动无与伦比。
完美的句号
得知自己入选了全国终评答辩名单时,我十分激动,又有一丝紧张。在出发去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答辩的前一晚,我与导师一起准备到了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封闭答辩中因发挥出色,我顺利地被评为优秀学生。然而,让我更加难忘的是海报展示交流环节,用简洁的语言让领域外的人能快速了解自己的项目,是在这个环节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幸前期准备较为充分,临场表现也不错,我收获了学长、学姐的一致好评,也收获了院士、教授的赞赏,最终以最高票数获得了海报展示环节的第一名,为我的英才计划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综合培养
在英才计划这个平台上,我不仅收获了科研体验,同时还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在英才计划四川大学化学夏令营中,我参观了很多实验室,不仅收获了化学知识,有机会与不同领域的同辈交流,还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袁亚湘院士的“数学漫谈”讲座也让我欣赏到了数学的美,还被赠予了一本院士亲笔签名的书。英才计划举办的系列活动,比如参观航天五院了解航天知识,参加讲座学习科学家精神等,均从不同角度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1年的培养转瞬即逝,亦师亦友的导师、耐心的学长学姐、志同道合的朋友、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实用的科研技能、前沿的科学知识、优秀的社交技能等,收获远超我的预期。其中,英才计划带给我的最大影响是培养了我的基本科学素养,进一步坚定了我从事科学探索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