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旅行与洗浴文化

作者: 陈巍

丝路旅行与洗浴文化0

1927年1月,著名汉学家拉铁摩尔从古城子(今新疆奇台县)去往乌鲁木齐,这是他从北京到蒙古高原,再转向西域直到帕米尔高原的漫长旅程中的一小段。他特别提到乌鲁木齐的浴室比古城子的好得多。在古城子,人们“只能在公用浴池里洗澡,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肥皂,脏东西留在池水里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浴客。所以你出浴时,身上就不会像进来的时候那么干净”。乌鲁木齐则可以享受私人浴室,不但有陶瓷浴缸,还可以在提供糖果、茶的干燥室里理发。经过5个月以来第1次清洁后,拉铁摩尔不但摆脱了“皮肤上那种近乎无形、挥之不去、难以捉摸的感觉”,更是能开始拜会当地各个衙门的社交过程。

可以说在从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转变成出入正式场所的“商务”人士的过程中,洗浴起到了重要作用。拉铁摩尔是丝绸之路上旅行的精英阶层的缩影,对于他们来说,旅行途中食宿并非不能将就,但一有机会仍然是精细些更好。洗浴就是让旅行变得更加舒适的重要方面。

古典时代的旅行与洗浴

从很早时代起,洗浴就和风尘仆仆的旅行者们联系到一起了。如果考虑到文明最早的起源地大多处于气候闷热的地方,洗浴能够缓解旅行带来的不适,就更加有必要了。目前发现的最早遗迹见于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在通往克诺索斯宫殿的路旁,设有供旅行者休憩的场所。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主体建筑旁边有一个凉亭,亭内有长约1.5米、宽1米的水池。今天我们常讽刺在广场喷泉冲洗身体的游客不够文明,但早在2000多年前这类水池就是为游客们迅速恢复精神而设置的。在这一凉亭更深处还有能够彻底清洁的浴缸。

地中海北岸不少地方属于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河、喷泉,因此引水洗浴并不算难题。克里特岛的文明虽衰亡,对清洁的偏好沿袭到古希腊。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旅行者也常随身带着毛巾和油光临公共浴室。浴室会提供一种类似于肥皂的洗涤剂,其成分主要是石灰和苏打混合溶解的碱液、草木灰或具有漂白功能的富勒土。古希腊浴室的问题在于安保,有许多专门盗窃衣服的小偷,所以旅行者必须保证他的衣服有人看管。

同样源于泉水丰富的古罗马人受希腊文化影响,也特别爱好洗浴,他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修建规模颇为壮观的浴场。这些浴场由引水渡槽、换衣间、温水浴室、蒸汽浴室、冷水浴室、休息室等部分组成。其中高温浴室设有地暖,热气在地板下的砖砌柱子间弥散。这些砖柱往往保留到今天,成为罗马文化的孑遗。罗马浴场直到罗马帝国灭亡后仍然存在,其分布范围也大大超出罗马帝国统治范围。近年考古学家在新疆奇台唐朝墩遗址也发现了罗马式浴场的遗迹。这个浴场有可能是居于此处的景教徒设置的。四处扩散的浴场也是旅行着的罗马文化在当地安定生根的象征。

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医学家来说,洗浴也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希波克拉底对洗浴的养生功能给出了全面论述,而浴场中也摆放着盖伦等名医的著作。洗浴不但是旅行中保持体力的辅助手段,它也往往成为养生旅行的目的。许多自然风光优美、环境气氛安谧的幽静场所被辟为“圣所”。这些与希腊罗马神话紧密联系的场所多被视为具有疗愈功能。来到这里的病人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要冲洗身体,让自己变干净,随后在治疗过程中他们还需遵照嘱咐,在冰水或温泉里浸泡。像今天很多游客一样,很多人往温泉里投掷钱币祈求健康。罗马城附近布拉恰诺湖畔的一座温泉底部甚至发现了1500多枚古币。温泉的神奇疗效为人们辗转传诵,进一步激发这种医疗之旅的流行。

阿拉伯人的旅行与洗浴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洗浴文化为伊斯兰文明所吸收。早在7—8世纪,伍麦叶王朝就出现了浴室,随后传遍整个伊斯兰世界。其布局和古罗马浴室基本相同,也设有烧热水和提供蒸汽的锅炉房,以及运送暖气的地下管道。在医疗养生方面,浴室也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文化鼓励人们出门远行,而最重要的旅行莫过于到圣城朝觐。考虑到麦加、麦地那等圣城为沙漠所环绕的气候和环境,即便周边政权为保证信徒安全,发展了几条通往圣城的主要旅行线路,但朝觐之路依然可谓是非常辛苦。普通信徒大多跟随商队集体行动,以保障安全和补给,但对于物质条件更加优越的达官贵人,对旅行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在这种背景下,以贵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旅行医学率先得到发展。

9世纪医学家古斯塔·伊本·卢加是一名基督教徒,但他服务于居住在巴格达的阿拉伯帝国王公贵胄。根据需要,他撰写了一部旅行健康指南。在这部指南里,每天到达驿站后的洗浴、按摩等放松环节对保持身体健康格外重要。卢加认为,长途跋涉让身体里的体液沸腾,变成微小的血液,充满血管,从而加重身体负担,导致疲劳。这种疲劳可以通过按摩和洗浴得到解除。他建议用如刚挤出的牛奶那样的温水洗澡,这样可以避免加剧体液的沸腾。

比卢加稍晚的名医拉齐也关注过旅行医学,而且他的目标群体超越了达官贵人,而囊括了更一般的旅行者。他在论述中暑、冻僵、疲倦、脚掌皲裂等旅行健康问题时都提到了洗浴。在他看来,洗浴固然重要,但发生疾患后,对洗浴一定要慎重。如在寒冷天气旅行,晚上可以在浴室里多待一段时间,但对待冻僵的人,要先让他恢复意识、补充营养后再泡澡。如果出现冻伤,则不能洗浴,而需根据冻伤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很显然,在阿拉伯医学家眼中,洗浴不但是一般人保健养生所必备,它也是旅行医学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这为丝绸之路长途旅行提供了医疗保障。

拉铁摩尔为何光顾天津澡堂

本文一开始,拉铁摩尔在乌鲁木齐光顾的浴室,据他说是天津风格澡堂,为什么天津澡堂会开在新疆呢?

近代天津开埠后,公众的卫生意识迅速增强,商业也出现繁荣,浴室这种兼有卫生保健和休闲社交的场所随之大量出现。天津浴池既能满足一般市民需求,又有供豪商名流使用的高级澡堂。在高级澡堂里一般开有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单间,这也就是拉铁摩尔在乌鲁木齐使用的那种。

清朝光绪年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大量天津商人随军前往,与军队交易缴获的各类物资,不少人由此发家致富。战争结束后,许多商人留在新疆各地,在不少地方擅长经营的津商都成为商帮之首。例如在乌鲁木齐超过1200户商家里,一半都是天津商人。

和许多文化里的浴室一样,天津澡堂提供的服务远超泡澡之外。除搓澡、修甲、捏脚外,浴客还可在这里饮茶、叫小吃、洗衣服、掏耳朵,乃至听书、看报、下棋,是一个进行社交的休闲娱乐场所。而这也成为商人之间维系情感、进行应酬的重要空间。天津澡堂随津商进入新疆,也成为附属于新疆商界的基础设施。拉铁摩尔入乡随俗,从澡堂里出来随即到各个官署里办事,一点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