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典议题与紧扣时代特点

作者: 罗银新 阮发梅

深化经典议题与紧扣时代特点0

摘 要:本研究采集中国知网(CNKI)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数据发现:民族教育研究论文发表在民族教育类期刊的数量多但篇均下载量低,发表在综合性期刊的数量少但篇均下载量高;发文机构的类型集中、地域分布广,但尚未形成核心机构群;核心议题有民族院校、民族地区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体现了民族教育研究一方面不断深化本学科传统议题,另一方面紧扣时代发展特点。今后,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民族教育研究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题上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民族教育;热点议题;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4)05-0087-12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4.05.009

何为“民族教育”?《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民族教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特指除汉族以外,对其他55个民族实施的教育。”[1]而在学术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例如滕星认为“民族教育”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在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2]。从本研究使用的文献和具体情境看,本文中民族教育的内涵属于滕星提出的广义概念。那么,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呈现出哪些特点,取得哪些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中国知网(CNKI)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数据,从期刊载文量、下载量、发文机构、热点议题等方面分析了民族教育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民族教育研究的发展做出展望。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为全面反映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前沿进展,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专门刊发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的专业性期刊和经常刊发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的综合性期刊。其中,专业性期刊有《民族教育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国民族教育》等;综合性期刊有《教育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数据检索方式是通过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检索,以“民族教育”作为检索主题词,检索时间设置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检索类型系统默认为模糊检索,检索范围设置为学术期刊,共检索到1 539条数据。在此基础上,再手动剔除专栏介绍、非学术性论文以及无效记录,最终得到有效数据1 194条。

(二)研究工具

为了直观呈现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特点,本研究使用陈超美教授团队研发的Cite Space 5.7R2版本软件绘制民族教育知识图谱。该图谱能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核心作者与机构、研究脉络等。因此,本研究选择该软件绘制民族教育知识图谱,对民族教育中的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2017—2022年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机构与热点议题。

二、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民族教育研究现状基本包括学术论文发文量、占比、篇均下载量、篇均被引量四个方面。为此,本研究将从这四个方面对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

(一)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文量和占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7至2022年,11本刊物总共发表民族教育类文章1 194篇。其中,发表民族教育类文章最多的是《民族教育研究》,共发表469篇,平均一年发表近80篇;《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发表238篇,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和第四的分别是《贵州民族研究》和《中国民族教育》,分别发表了156篇和101篇。发表民族教育类文章最少的是《教育研究》,累计发表了15篇,平均每年只发表2—3篇民族教育类相关文章。《民族教育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国民族教育》等4本期刊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的数量占总发文量的80.74%,其他7本综合类期刊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占比仅为19.26%。《民族教育研究》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的比例最高,达39.28%。最低的是《教育研究》,占比1.26%。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最多的期刊是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最少的期刊的31.27倍。通过比较各个期刊刊载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民族教育类期刊是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平台;无论是教育类综合期刊,还是民族类综合期刊,刊发民族教育类学术论文的数量远低于民族教育类学术期刊。

(二)民族教育学术论文篇均下载和被引分析

表1显示:《教育研究》的篇均下载量最高,高达1 712次;《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篇均下载量最低,只有224.24次;篇均下载量在1 000次以上的学术期刊还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080.98次)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015.32次);篇均下载量在500到1 000次的学术期刊有《北方民族大学学报》(833.87次)、《广西民族研究》(802.95次)、《民族教育研究》(751.98次)、《民族学刊》(746.19次)和《黑龙江民族丛刊》(583.32次);篇均下载量在200到500次的学术期刊有《贵州民族研究》(481.26次)、《中国民族教育》(239.52次)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24.24次)。与此同时,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学术期刊分别是《教育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结合学术期刊篇均下载量的特点来看,篇均下载量越高往往篇均被引量也越高。《教育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的篇均被引都在6次以上,而排名靠后的7本刊物篇均被引都在4次以下。另外,还需要注意篇均下载量和篇均被引量之间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例如《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的篇均下载量有833.87次,排名第四,但是篇均被引只有3.35次,排名第六。

三、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文机构分析

(一)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文核心机构分析

普赖斯定律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为M=0.749(Nmax)1/2,其中M指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Nmax指对应年限中论文发表数量最多机构的论文数量。当发表的论文数量在M篇以上时,并且所有核心机构撰写的论文达到总论文数量的50%时,说明核心机构群已经形成。 常用于计算某个领域的研究核心机构是否形成[3]。本研究将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数据带入普赖斯定律公式:M=0.749(Nmax)1/2,Nmax指对应年限中论文发表最多机构的论文数量,该时间段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共计116篇,将Nmax=116带入公式计算可得M=8.07,这表明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文量大于等于9篇的机构为核心机构。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的结果来看,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核心机构有15个(见图1)。

这15个核心机构发文量共计343篇,占总发文量1 194篇的28.73%,没有达到总发文量的50%以上,所以在民族教育研究机构中尚未形成核心机构群。在15个研究核心机构中,14个在高校,可见目前高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这些高校主要是师范类院校和民族类院校。此外,从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特点来看,民族教育发文机构分布较广,遍布北京、广西、陕西、青海与内蒙古等地。

(二)民族教育学术论文发文机构合作关系分析

为了直观呈现民族教育研究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本研究将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5.7R2软件,得到民族教育发文机构之间合作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

在图2中,发文机构字体越粗说明该机构发文越多,发文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机构存在着合作关系,发文机构之间连线的粗细说明二者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说明二者之间的合作越紧密。从图2呈现的结果来看,民族教育发文机构合作有五个特点:一是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发文最多,与其他研究机构存在较好合作关系。例如: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都有着较紧密的合作关系。二是除了上述15个核心机构外,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发文量较多的发文机构还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三是其他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参与到民族教育研究中,如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四是发文机构之间合作较为紧密的还有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等。五是独立发文机构相对较多,例如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等。

四、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六大热点议题

为了直观呈现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将所采集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后,分析得出民族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3)。

在图3中,关键词字体越粗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反之亦然。从图3呈现的结果来看,2017—2022年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主要有:民族地区教育、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政策、少数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双语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文化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民族高校、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民族认同等。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说明两个关键词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例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与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学校教育、文化传承、民族认同等关键词相关联,民族地区教育与理科教育、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等关键词相关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双语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双语幼儿园、特殊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等关键词相关联,民族院校与民族团结教育、教育扶贫、学科建设、义务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一带一路”等关键词相关联。

在上述热点议题中,为了更为直观地呈现民族教育研究的核心热点议题,本研究在2017—2022年民族教育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基础上,结合发文量梳理出2017—2022年民族教育研究的六大核心热点议题:民族院校(发文122篇)、民族地区教育(发文116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文94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文93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文77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文74篇)。现将六大热点议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4],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主体[5]。在“民族院校”热点议题中,研究者们主要聚焦民族院校在新时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教育工作。杨胜才指出:民族院校应该为新时代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要培养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贡献[6]。冉春桃指出: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做好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具体要求坚持以教学为主,夯实思想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强化工作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实践合力;以制度为保障,创新育人体系[7]。今后“民族院校”议题的研究将更多聚焦于民族院校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民族地区教育

在“民族地区教育”热点议题中,研究者们主要探讨了职业教育、教育扶贫和教育资源配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接轨等主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李丽、杨如安调研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认为应当从培养目标、教学资源、专业结构、构筑教育共同体四方面入手,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8]。吴本健等人认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改革并完善“主体多元化、对象全覆盖、方式多样化”的扶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脱贫[9]。曾欢、朱德全指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需培育有文化自信的乡村工匠,培育能全面振兴乡村的“双创新农人”[10]。成刚等人就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提出:民族地区教育需重视政府职责、经费供给、高中教育、精准帮扶四方面[11]。明兰、付娟指出:彝族传统文化对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使特殊儿童在民族文化中得到积极的成长[12]。纵观2017—2022年民族地区教育研究的特点,今后民族地区教育研究有可能聚焦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以及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