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性创意表达意义解析及其关键能力培养散论
作者: 孙大武
统编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三个层面的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基础、发展、拓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隶属于第二层面,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交流”一起组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从文字表达形式看,和其他两个不同,它没有写成“文学性阅读与交流”。但如果从表达的整饬或者便于比较的角度看,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解成“文学性阅读与交流”,或许也行。果真如此,第二层面发展型任务群的三个子任务群就变成了“实用性、文学性、思辨性”三个关键词统领下的“阅读与交流”。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巩固和发展,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走向语言运用的必然,而所谓语言运用,无非就是“阅读与交流”。
交流也是一种表达。实用性表达重在实用,要求有效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思辨性表达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表达要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文学性表达的重点在哪里?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它强调创意。文学性创意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四大支柱之“审美创造”无可辩驳的坚实落脚点。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席卷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强大的运算力,创新力是它注定逊色于人的关键之处。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整个基础教育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落实到语文学习上,透过文学性创意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是我们全体语文人不能回避的时代命题。
什么是文学性创意表达呢?笔者认为,文学性创意表达是指将个人独特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以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传达信息、表达观点、表现情感。文学性创意表达强调个体的创新性和独特性,是一种对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进行自由释放和发挥的过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艺术门类强调创意表达,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也就是说,创意表达的手段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创意表达往往带来差异化的感官感受,但最终都作用于人的心灵,以产生共鸣,启发思考。我们这里谈论的文学性创意表达,主要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达。“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是2022年版语文课标对于文学性创意表达的总要求。
人们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是不是说儿童天然有创意表达的能力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儿童学说话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牙牙学语,天真烂漫。所谓“天生的诗人”恐怕更多是源自成年人对于孩子成长的诗意的欣赏,是对于童言无忌的宽容以及对于成长的期待。毛泽东曾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质问:“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可见,语文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学好的,文学性创意表达更加需要有一个坚实的表达基础,要在培养学生文学性创意表达关键能力点上下功夫,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于实践。
一、内容指向,围绕一个意思写
学生写作一个很大的毛病是表达目的不明确。看似写了很多,但旁逸斜出,主次不分,往往让人不知道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表达的目的性不强,换言之,就是不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学生动笔写作,基本是跟他们学习识字同步的。业内的说法是动笔写有助于巩固识字成果,而笔者不怎么赞同太早写作。识字的目的还是应当定位于阅读。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说多阅读少动笔。写得太早,会让语文学习变得很难。学生都怕了,自然就提不起兴趣。这个话题,暂且略过。
三年级之前也有写作,但那叫做写话。写话的命名很有深意。一般说,“话”是用来说的,属于口头表达。现在在“话”的前面加一个“写”字,显然就是要区别于我们一般所说的写作。写作是难的,说话相对比较容易,“写”和“话”结合一起,降低难度,降低要求的立意是很明显的。
考察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现状,以及后续的三年级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写话教学最为关键的一项能力。一二年级写话如果不能很好达成这项目标,学生后面的写作就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围绕一个意思写,隐含了这样几点要求。一是所写的话要有意思。什么叫有意思?简单说就是有内容。二是不管写了多少话,都是围绕这个意思来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叫人不知所云。第三,说话有听众,写话有读者,所以,写话也隐含了写给别人看的意思,要有基本的读者意识。
说明白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师,写作起步前的“说话”,就要在这方面着力。顺序乱一点,用词不很恰当,说得不怎么生动……都可以放过去,但一定要全面达成“围绕一个意思写”。
学生三年级开始正式写作文。这时候叫做“习作”。也还要高度重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是承接过往,二是开启新篇。以“围绕一个意思写”为基点,向写作的深广天地进发。围绕一个意思写,是一项最直白也最管用的关键能力。希望广大语文教师不要因为它看似肤浅就轻视它。练好基本功,才能登堂入室。创意表达的提法是高大上的,但它离不开坚实的表达基本功。
围绕一个意思写,可以把这个意思专门写出来,这就是中心句。然后从几个层面围绕这个句子写,整体的结构就是总分或者分总。这样的结构是很常见的,可见它的表现力是得到了实践检验的,老师们不妨就从这个点入手,把围绕一个意思写抓牢靠。
二、读思并重,让阅读助力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如果拆开看,就是文学阅读任务群、创意表达任务群以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这三层意思。为什么要拆开看?因为拆开看,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任务群它的内涵都有什么,才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谈论创意表达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了文学阅读,创意表达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凭空就有的。
我们很多人都曾遇见过读书很多但仍然写不好作文的人。大家以为,传统所说多读多写失效了。但实则不然,多读多写固然是对的,但如何多读,又如何多写,也还有讲究。在笔者看来,读的时候要思考,要读思并重,要抱着学习写作的态度。
比如说,我们学习《麻雀》(四年级上册,第16课),文中有一句“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教这个比喻句,我们一般会问这是什么句?这是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子。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写出了老麻雀往下飞的时候速度很快,它要保护自己孩子的决心很大。
一般说,教到这里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读了孙老师的文章,教师的教学就不会在此止步。那还会教些什么呢?你还可以再进一步,你要问,除了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子,还能比成什么呢?学生会有很多说法,我们语文教师要依据文本的语言情境创造给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我的机会。创意表达,当然需要有一个创意空间。
学生就会说老麻雀像一片乌云掠过来,还会说老麻雀像一颗子弹射过来……好的,再加上书本上一个比喻句,这就至少有三个句子,这样我们就形成一个组合。我们的教学就能往深处走——来分析。比作一片乌云,跟一块石子相比,少了一份果敢;比作一颗子弹,子弹太快,子弹的体积又太小,而且一般人也极少真的见识过子弹,因此也不很合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认识到屠格涅夫果然是语言大师。紧接着,教师对屠格涅夫语言大师的身份进行介绍,这样的教学中,对屠格涅夫语言大师身份的认知就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起来的。学习效果显著。我们这样教一个比喻句,就可以算教得比较深入;经常这样开展文学阅读,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情节到关注表达,以至于自觉地学习表达,把文学阅读遇见的精彩转化成自己表达的创意。
文学性创意表达要求“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教学文本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作者是如何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又是如何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比如说《丁香结》(六年级上册,第2课),宗璞写丁香结,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之外,一直到内心遐思。由丁香花到古人笔下的丁香结,再到生活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宗璞的笔法犹如星辰悬空,外在舒朗,内里绵密。看似天马行空,实则笔意精严。从写作知识说,这样的散文布局是值得引导学生潜心领会,并加以迁移运用的。从《丁香结》立意说,从丁香花到丁香结,从诗文名句到生活感悟,由花及人,步步美丽,唇齿留香。
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时候,有了这样的心得,分解到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带着学生在词语的海洋里徜徉,体会写作之法,感悟人文情怀。我们需要教师有这样的文本解读高度,也需要教师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实践能力。所以,关于本文结尾一句,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是反问句,能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我们都祝愿亲人朋友“一帆风顺”,但文章显然在赞美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对此你怎么看?
反问句,是无疑而问。长着问句的样子,但表达肯定的意思。为什么要反问呢?反问的语气是强烈的,这里透露出作者从生活劫难中彻悟之后的喜悦之情。既然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好好对待它们。善待苦难,才能真正享受幸福。
再思考:宗璞写丁香花,为什么要写不同的地方?城里街旁、城外校园、斗室之外,一个城里,一个城外,岂不就是囊括了所有的地方?为什么还要突出写自己的斗室书房呢?
又比如,不同地方的丁香花有不同的写法。城里摩其形,城外赞其色,到了自己的斗室书房,则既有形有色也有香,所谓形神具备。不仅直接写花,也还写赏花人的心理状态。城里丁香花,“使人眼前一亮”,表达惊喜之情;“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表达留恋之意。城外丁香花,“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这是行人的感受。斗室之中,最是丁香惹人爱:“香气直透毫端”“一片莹白”“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写丁香的同时,为何要写人的感受?这其实是一种衬托笔法,借以表达丁香之美。
至于上面问为何城里城外之后还要专门突出写自己的斗室,一是有作者的得意所在,瞧瞧我自家的丁香,二是自然引发下文的“古人词云”,实现丁香花到丁香结的自然转折。转得巧妙,毫无斧凿痕迹。
可见,“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这里面的学问实在过于宏大,我们语文教师能做的也只能是借助合适的文本,慢慢渗透,悉心指导,让学生在曼妙的文本表达中习得文学性创意表达的基本方法,得意得言得法。
三、细节训练,为语言永葆活力
细节描写是文学性创意表达的重要内容。文学性创意表达的细节一般包括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描写等。对于文学性创意表达来说,细节有很强的表现力,而细节描写又往往是学生文学性创意表达的弱项。
(一)写好对话
言为心声。可见,语言对于表现一个人特点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文学性的创意表达着重表现人物形象,更加要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可惜,不少同学作文时不写对话,写不好对话,这实在太可惜了,因为我们丢掉了非常有用的表达武器。
写作文跟说话有相同的作用,都是一种表达,表达是为了有效沟通。所以,不同的人就会有带着他们自己特点的语言表达。又或者是什么人自然会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话最好是由什么样的人来说。比如说你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你当然是没有小心,但你这时候却说:“轻轻踩一踩,没关系的”,那别人就觉得不舒服。因为,这话不应当由你来说,哪怕事实就是没关系。你应当说的最简单一句话就是“对不起”,而所谓“没关系”,是被踩到的人才能说。
小学生写作文,绝大多数是写人记事的,这里面就有不少对话要写。一定要重视写对话,写好了对话,就能营造氛围,就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比如说《军神》里面的语言描写,先是写沃克医生言语上的高冷,到后来又变得慌乱,最后竟然一反往常的沉静,激动到不能自已。沃克医生的语言变化,跟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变息息相关,是不可多得的教学对话的精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