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雪,你的“泪水”和“骄傲”因何而来?
作者: 曹加明
高中语文教材文本是一座蕴藏着相当丰富的资源富矿,需要师生细心揣摩、品味,方可觅得其中的真滋味!引领学生向文本资源的深处“漫溯”,是一线语文人当仁不让的职责。
教学铁凝女士的《哦,香雪》一文时,有学生提出疑惑——“香雪换回文具盒之后沿着铁道走回来时,为什么流下泪水并且感到骄傲呢?”有同学迫不及待地回复——“因为‘欢乐’和‘满足’呀,文中不是说了么——‘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但是,提出困惑的同学似乎对此回答并不十分满意,仍然若有所思,觉得意犹未尽。
笔者认为,这一重要细节正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良好契机,值得细细探究。于是,笔者追问——“同学们,香雪从西山口站走回时,文中写道‘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我们有的同学不满于文中的‘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的明示,而是想继续追问,香雪究竟是为何而‘欢乐’,又因何而‘满足’的呢?这样的追问很有意义。那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细细地梳理,探究一下,看看香雪的‘泪水’和‘骄傲’究竟是因何而来的呢?”
一、因追求而来——未经“追求”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香雪从西山口站沿着铁道连夜往回赶时,她流下了“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并且在“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这“泪水”和“骄傲”因何而来呢?在香雪看来,自己的“泪水”和“骄傲”首先是因为“追求”而来——在香雪看来,“未经‘追求’的人生”显然是“不值得一过”的!
香雪为了能和公社中学的同学们一样用上自动铅笔盒,从而不再遭受同学的“再三盘问”,她勇敢地把握了机会——在停靠台儿沟站仅仅一分钟的时间里,登上了火车,终于从火车上的矿冶学院的女大学生那里换回了一只自动的铅笔盒。但香雪也因此来不及下火车,被火车带到了下一站——西山口站。此时,要从西山口站连夜回台儿沟需要沿着铁轨走三十里的夜路,但在香雪看来,这依然是值得的。因为香雪从这一次勇敢的追求中获取了回报——明天上学后,她再也不用尴尬地接受班级女同学的“盘问”了!因而,即便是要走上三十里夜路,香雪也是欢乐和满足的。
值得指出的是,香雪用一篮子四十个鸡蛋换回一个自动铅笔盒的做法,并非出于对自己的虚荣心满足,而是出于对一个山村姑娘自尊的维护。公社中学女同学的“再三盘问”,使香雪“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使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因此,香雪想要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以摆脱同学们的“盘问”,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对维护自身自尊的积极追求和维护,在香雪看来显然是值得的,亦是足以让她感到“欢乐”和“满足”的,她为自己的勇敢追求而感到“骄傲”。因此,香雪的泪水,是因对自尊的成功追求而流下的“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她是为自己的勇敢追求感到“骄傲”!
二、因坚持而来——不曾“坚持”的人生经不起回望
同时,香雪的“泪水”和“骄傲”还因坚持而来,在香雪看来,不曾“坚持”的人生是经不起回望的!
香雪的坚持首先体现在毅然登车去换铅笔盒——“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当女学生“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后,香雪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朝车门跑去”,“一把抓住了扶手”,并且“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香雪用她的坚持克服了羞怯,“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并且最终换回了铅笔盒。香雪用自己的坚持,终于换取了属于自己的自动铅笔盒。回首刚刚发生的换铅笔盒事件,她为自己的坚持而流下“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亦为自己的坚持而感到“骄傲”!
其次,香雪的坚持还表现在她谢绝了火车上旅客们的好意——“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一夜再回台儿沟”。香雪也谢绝了热情的列车乘务员“北京话”的善意——“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而是坚持“赶快走回去”。香雪之所以要坚持“赶快走回去”,一方面是她可以“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自动铅笔盒)摆在桌上”;一方面是乘务员“北京话”“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要坚持连夜赶回去,告诉对“北京话”颇有好感的凤娇实情——“北京话”虽然“白白净净”“年轻”,而且“身材高大,头发乌黑”,然而他已然已经有了爱人了……
再次,香雪的坚持还体现在虽然对走夜路感到有些害怕,但是她没有半途而废,没有因内心的恐惧而折返回去。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来“避邪”,一路上不断克服内心的恐惧坚持返回台儿沟村。也正因为这一坚持,她才看到了迎面赶来接她的台儿沟的姐妹们,才没有让赶来接她回家的姐妹们扑一个空!因此,香雪的“泪水”和“骄傲”,也是正因她克服走夜路的恐惧,终于与前来接她的姐妹们在铁道上迎来“会师”而流露,她当然应该为自己的坚持而“骄傲”!
三、因感动而来——不懂“感动”的人生看不到美好
香雪的“泪水”和“骄傲”固然是因为她的追求和坚持,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为真情所打动。人世间最为宝贵的是真情——真挚、淳朴的人性情感。月光下与台儿沟姐妹们的“会师”,无疑让香雪深切感受到了与凤娇等人之间这份真挚淳朴的姐妹友情!
当香雪发现火车已然开动了,她已经来不及下车后,她焦急地“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凤娇,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时,火车下的凤娇等台儿沟的姑娘们同样非常焦急,她们的双腿毕竟跑不过飞驰的火车轮子。于是,凤娇等人便料想香雪应该会在三十里外的西山口站下车,于是她们不约而同地决定了要沿着铁路线,从台儿沟徒步赶往西山口站接香雪一起回家!凤娇等姐妹们,没有丢下香雪各自回家——既然大家是一起从台儿沟村里来到台儿沟站的,那么,回去的路上当然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她们又岂能把香雪一个人“丢在”西山口站呢?因此,哪怕前往西山口站的夜路有三十里,她们也毅然决然地从台儿沟站出发,连夜接回她们的姐妹——香雪!这份朴素的友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当越走越热的香雪开始有些疲倦,甚至连自己走出了多少里都不知道的时候,“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她“向前望去”,看到了让她充满信心的台儿沟的姐妹们时,她是多么的激动!在香雪走得疲惫,甚至有些辨不清台儿沟在哪儿的时候,她的姐妹们不辞劳苦、迎面而来,接她一起回家了,这份朋友间的真情让香雪多么的感动!因此,香雪的“泪水”和“骄傲”是被朋友间真切而淳朴的友情所打动而来,不懂“感动”的人生显然是看不到人间的真情和美好的!
四、因发现而来——不善“发现”的人生见不到未来
在前来迎接香雪回家的姐妹们与香雪在铁道上相遇的那一刻,香雪的“泪水”和“骄傲”中不仅有感动,还有着“发现”——香雪在此刻发现了她以前熟视无睹的台儿沟人的美好人性和大山给予的温厚!
在香雪不知道从西山口站往回“走出了多少里”,甚至都分不清“台儿沟在哪里”的迷茫中时,她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赶夜路——“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姐妹们对香雪的牵挂和所付出的迎接行动让香雪发现——台儿沟的物质生活也许是贫穷的,然而台儿沟人的精神生活又是富足的,台儿沟人的人性中有着淳朴、善良等宝贵品质。对台儿沟人身上人性之美的发现,无疑是香雪这一晚的又一重大收获!于是,在此刻,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此外,一直以来被外人,甚至是被台儿沟人,被香雪视为封闭、落后的小小的山村,在这一晚被敏感、细腻的香雪重新“发现”——“大山”不仅有着“严峻”的一面,更有“温厚可亲”的另一面。台儿沟也许因为物质生活贫穷而被山外人所轻视,然而生活在大山深处中的台儿沟人所具有的淳朴、真挚和善良高贵品质,无疑是精明、市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所不曾具备的另一种财富。此刻,香雪的“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从这意义上看来,香雪通过对台儿沟人的淳朴、真挚品质的发现,通过对台儿沟这片大山的重新发现,而看到了更加自信的未来——香雪自己的未来、凤娇等姐妹们的未来、台儿沟村的未来,因为一个充溢着人情之美和人性之善的地方终究不会缺少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生的疑惑需要关注,文本资源的富矿值得探究。《哦,香雪》中,当香雪抬头看到凤娇等姐妹们正连夜赶来接她回家时所流出的“泪水”和“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究竟是因何而来的呢?通过对文本细节的细细揣摩,师生不难发现,香雪的“泪水”和“骄傲”,是因追求而来——未经“追求”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因坚持而来——不曾“坚持”的人生经不起回望;因感动而来——不懂“感动”的人生看不到美好;因发现而来——不善“发现”的人生见不到未来……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哦,香雪》等文本中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对美的发现”。由此而言,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之美,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