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常生活诗意 虚实相生相成
作者: 钟宝生
一、教材、文本分析
(一)单元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二)文本解读
《昆明的雨》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内容丰实有情趣,语言温润、沉静且富有文化味,是篇有独特韵味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内容初看很“散”,但细品下来却是散其形而聚其神。一是通过“雨”串联起当年在昆明的一系列往事,这些景、物、人、事都有着很鲜明的昆明雨季的特征;二是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是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
同时,又是篇怀旧之文,不只叙旧事,同样抒旧情,蕴含深意。文章通过描绘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等,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寻常生活中的美感与诗意。尤其是反复强调给宁坤的那幅有昆明特点的写实的画,暗示了如仙人掌、菌子(谐音“君子”)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昆明的雨》的教学,有利于正向导引学生的生活感受、生命体悟,使之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让生命拔节生长。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过写景抒情散文,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都是此类典型的文章,已具备初步感受和赏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在朗读和揣摩、品味文学语言,文体意识不凸显。
与七年级相比,八年级阅读方法开始转向专业;阅读策略指向文体学习,更强调自主与深入。此单元集中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所选篇目依次是写人记事散文、托物言志散文、议论性散文、写景抒情散文,且第二单元也学习了《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两篇回忆性散文。所以,学生此时对“写景抒情”“形散神聚”方面已有一定的思维审美素养,但在深度思维、审美创造素养层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对汪曾祺老先生淡而有味的语言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态度的体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链接相关资料加以点拨。
三、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并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
2.自主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
3.自主领会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寻求生活美感与生命诗意,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自主探究并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
2.自主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自主品味淡而有味的语言。
2.自主领会温润、闲适、优雅的风土人情,寻求生活美感与生命诗意,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五、教法学法
自读法,诵读法,情感体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资料链接助读法。
六、课时安排
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读写写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请欣赏下面短视频,就一目了然了。
附短视频《写婺源》的文字:
如果你要写婺源,就不能只写婺源。要写山水,写春色,写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写朱子落笔惊满座的神采飞扬。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铮铮傲骨报华夏的爱国精神。
如果你要写婺源,就不能只写婺源。要写“婺水之源”的第一缕春意,油菜花筑起的指纹大地,江岭山上的梯田。写鲜花小镇,晒秋人家,篁岭的色彩斑斓。写华东第一赏枫地石城的惊艳。写李坑小桥流水,写烟火江湾,写这座徽州小城的人间烟火,写山水间的梦里老家,写一生痴绝处,遇见婺女洲,写森林水世界,金庸笔下的卧龙峡谷。
如果你要写婺源,就不能只写婺源。要写婺源的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名扬天下。写四大名砚之首——龙尾砚,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写日出朝霞染红天。写水墨江南只此青绿。写停车坐爱枫林晚,写霜叶红于二月花。
如果你要写婺源,就不能只写婺源。要写历史名人文化满天下,写婺源红色印记,洙坑红土的炽热,写婺源革命的星星之火,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曹门。
写不完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写不完的婺源风光。这就是我的家乡。也许它不够光芒万丈。但看着它的模样,他依然会让我们,时而黯然神伤,时而欣喜若狂。
如果你问我来自哪里?我将自豪地说:我来自江西婺源!
是的,老师来自“婺源”!“婺源”名称的由来,最通俗的说法是“婺水之源,故县名婺源”,可见婺源是个山清水秀之地,又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欢迎大家抽空前往观光。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正好也与水有关,那就是汪曾祺老先生的经典美文《昆明的雨》。
2.学习文章,首要读准字音,写正字形,明了字义。请同学们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作者“汪曾祺”,并说说其中“曾”的读音,“祺”的含义。
预设:
(1)“曾”读音不读“céng”,应读“zēng”,相当于通假字,通“增”。
(2)“祺”意为幸福,注意不是衣字旁,是示字旁,神社祈福。
(3)“曾祺”从字面解释,有增添幸福之意。真是名如其人,汪老就是这么一位善于自我增添幸福的人。先让我们来简要了解下汪曾祺其人。
3.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饱含热情,将生活过得十分“好玩”,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在他的笔下,你会发现,松弛有度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他告诉我们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4.请同学们课后及时掌握课本90页“读读写写”版块中12个词语的音形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导入,一是通过欣赏短视频《写婺源》,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为自读虚实相生的写景抒情散文的句式文案作了铺垫。二是强化了“语言文字积累”,夯实字词音形义的学习,同时也借此诠释作者姓名,简介生平与人生态度,为后面的学习渲染了氛围,奠定了基调,更为突破教学难点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浏览提示,明确任务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篇自读课文。学习文章前,先借助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等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快速浏览“单元提示”,师生交流讨论,从阅读课型和文体类型方面,明确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应为“自读写景抒情散文”。
【设计意图】每个文本都是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系统。为避免教学的随意无序,统编版教材对各单元均有相对明确的语文要素教学要点指向,单元内的文本也有不同的阅读教学课型设置。为此,我们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和阅读提示等助学内容,领会编者意图,明晰学习要点。也让后续环节学习,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三)结合任务,开展自读活动
同学们对“写景抒情散文”并不陌生,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已学习了《春》《雨的四季》《济南的冬天》。现在我们通过开展为《昆明的雨》设计课堂板书活动,来完成“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学习任务。
汪曾祺老先生提供给同学们四个类似于《写婺源》视频中句式的自读锦囊:
1.寻雨:你要写昆明的雨,就不能只写昆明的雨,你要写……
2.品雨:你写昆明的……,不能只写昆明的……,而要写出……
3.悟雨:“我”写昆明的雨,不是只写昆明的雨,而是要写……
4.悟人:“我”写昆明的雨,不是只写想念昆明的雨,而是在告诉人们……
请同学们先个人自读文章,圈点批注,自主设计课堂板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自读锦囊设计“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堂板书。各小组设计好后,将请代表根据锦囊进行解说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勾连已学的类似文体的篇目,增强学生前勾后连的体系化学习意识。鉴于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我们以“设计‘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堂板书”的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语文学习,层递生成多元语文素养。
(四)自读探究,小组成果展示
在自读探究、小组展示及师生互动中,逐步生成“鱼骨式思维导图”的课堂板书。
展示1——寻雨:你要写昆明的雨,就不能只写昆明的雨,你要写……
其中一个小组代表展示“寻雨”内容,其他小组相互补充、完善。
预设:你要写昆明的雨,就不能只写昆明的雨,你要写肥大的仙人掌,你要写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你要写火炭般的杨梅,你要写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你要写卖杨梅的苗族女孩,你要写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你要写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你要写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的鸡,你要写密匝匝、淋得湿透的大木香花……
思考探究1:请说说你是怎么快速而又全面地寻找到这些对象的?
预设: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特别是采用了“段首总括”的写法,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明晰各段所写的主要对象。
思考探究2:本文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主体内容不是写昆明的雨,是否有离题之嫌?
预设: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的鸡,密匝匝、淋得湿透的大木香花……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手法,所有这些对象都是昆明雨季的景、物、事。正是有昆明的雨,草木的枝叶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所以仙人掌是浓绿的;正是有昆明的雨,所以菌子很多,味极鲜腴;正是有昆明的雨,昆明的杨梅又大又好吃;正是有昆明的雨,缅桂花很香,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正是有昆明的雨,作者和友人在小酒店才一直坐到午后,直至四十年后仍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所以文中处处还都是在写昆明的雨,显然没有离题。并且,这些侧面描写让“昆明的雨”更立体丰满、更有情意韵味、更令人想念,更能发挥读者的想象力,也体现了汪曾祺的散文特点:善于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注意个别词语读音。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菌”字的阐释:
①jùn【菌子】jùnzi<方>蕈(xùn)。
②jūn某些低等生物,以寄生或腐生方式摄取营养,如细菌、黏菌、真菌等。
展示2——品雨:你写昆明的……,不能只写昆明的……,而要写出……
好的写景抒情散文,善于围绕对象进行正侧面描写,但又不能仅仅写对象本身,而应突出对象的特征,使之鲜活立体,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自读探究,看看汪老写出了上述对象的哪些特征。
●教师范例(对象:昆明的雨。特征: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你写昆明的雨,不能只写昆明的雨,而要写出她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辨析词义
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明亮”“丰满”的阐释:
①明亮:形容词。光线充足:灯光~|打开窗户,屋子就会~些。发亮的:小姑娘有一双~的眼睛。明白;清楚:听了这番解释老张心里~了。
②丰满:形容词。充足:今年好收成,囤里的粮食都很~。(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她比上大学的时候~多了。(鸟类的毛)多而密:羽毛~|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