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自己 而后爱人
作者: 曾欣霖
【教材分析】
作为一部世界级的文学经典,《简·爱》被萨克雷称作“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阅读《简·爱》不仅可以透视英国社会的风俗民情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帮助中学生丰盈自己的内心,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价值观。由此,编者将其编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十二部必读书目。
根据教材提示和课标要求,《简·爱》名著导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提示学生关注小说的基本元素,还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文化内涵,关注叙事角度,体会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名著导读课,如《儒林外史》《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小说阅读经验,具备了基础的阅读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小说阅读仍然停留在浅表层面,容易被大量的情节所淹没,被主人公澎湃的激情所裹挟,阅读过后并未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因而,教师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起阅读支架,着重引导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理念】
目前,初中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名著导读课程的“教”与“学”存在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试化、教学方法简单化,学生的阅读内容浅层化、阅读时间碎片化等问题。
基于此,本篇教学设计从阅读指导出发,由教师创设系列阅读任务,为学生搭建起若干阅读支架,并对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深思,以期通过教师的课内导读与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相配合,为解决当下名著导读课堂的教学困境献出一剂良方。
【教学目标】
1.补充小说的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2.提示小说的阅读方法,搭建小说的阅读支架,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介绍小说的阅读方法,搭建阅读支架,启发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主题和艺术特色,并对小说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教学方法】
问答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话题,导入新课
教师以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歌《自由与爱情》作为讨论话题,向学生提问:“如果让你来选择,‘生命’‘爱情’‘自由’……哪一个最为重要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注意结合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中著名人物的相关事迹。学生讨论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发言,并将话题引入到《简·爱》一书中主人公简·爱的人生抉择,完成新课的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发表看法的同时,回顾相关的文学知识,既抛砖引玉,导入了本节课的正式内容,又过渡自然,达到了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教师补充《简·爱》的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在阅读作品时更具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过渡:孟子有言,“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所以,在阅读《简·爱》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
教师向学生提问:《简·爱》的作者是谁?《简·爱》最初发布时社会大众有何反响?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简·爱》在最初发表时,作者署名为男性作家“科勒·贝尔”,而非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这是因为在当时的英国,女性仍然处于男性的从属、依附地位,社会公认的女子的生活目标就是嫁入豪门,成为一位好妻子、好母亲。而像夏洛蒂·勃朗特这般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统,会遭受到男性作家的猛烈抨击。但《简·爱》的发表引发了街头巷尾广泛的讨论,人们都想深入地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这才公布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教师向学生提问:《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有相似之处吗?若有,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教师提示:后世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勃朗特三姐妹”的相关文学常识,启发学生在课外进行拓展阅读。
勃朗特三姐妹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迹。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均使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留名。
教师提示:可在课后观看萨利·温莱特执导的传记片《隐于书后》,以加深对勃朗特三姐妹的了解。
三、阅读指导,研读文本
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简·爱》的相关译本,如经典译林版本,并介绍具体的小说阅读方法,如浏览目录梳理情节、完成人物命运轨迹表、绘制人物关系图、制作读书卡片,等等,以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内容,分析小说的细节,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一)环节一
过渡:阅读《简·爱》最重要的就是要走进简·爱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她的内心呢?我们可以从她的生活经历入手,看看她的人生是如何坎坷波折又愈挫愈勇的。
思考:简·爱有哪些生活经历?在她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上发生了哪些关键事件?
学习任务:完成简·爱的命运轨迹表(见表1)。
(教师提示:①快速浏览小说的目录,学生们可以大致推断出作者多以地点命名小说的章节;同时,学生们在初步阅读和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可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地点的变化,把小说分成5个部分,即“盖茨海德府苦楚的童年(1-4章)”“洛伍德义塾成长的心酸(5-10章)”“桑菲尔德庄园爱情初体验(11-27章)”“沼地居、莫尔顿分手后别离(28-35章)”以及“重回桑菲尔德终成眷属时(36-38章)”。
②教师以书中简·爱在盖茨海德府的章节为例,向学生示范如何完成简·爱命运轨迹表的第一部分内容,由此启发学生梳理小说人物关系和情节内容,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完成以下表格。)

(二)环节二
过渡: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用大量篇幅讲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要想读懂他们的故事,我们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可以分析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并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来推断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面,我们以英格拉姆小姐为例作简单的分析。
思考:查找文本细节,分析当时人们的婚姻观、爱情观。
学习任务:分析书中其他人物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推断当时的社会环境,完成书中人物的婚恋观详情表(见表2)。
英格拉姆小姐现在已经高傲而文雅地在钢琴前坐下,雪白的长袍像皇后般派头十足地向四面撒开,一面气势非凡地奏起了一支前奏曲,一面嘴里还说着话。(英格拉姆小姐在桑菲尔德庄园作客时的日常情景——故作仪态端方)
要是阿黛尔偶尔走近了她,她就口出轻侮之词,把她一把推开。有时候她把她赶出屋子,平常对她老是态度冷漠尖刻、傲慢无礼)
我注视了她将近半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她一页都没有翻过,而且她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不痛快,一副愠怒失望的表情。(英格拉姆小姐得知罗切斯特的真实财产——失望、愤怒)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英格拉姆小姐并不是真心爱慕罗切斯特先生,而是一心追求财富与地位。
此外,书中还有伯莎·梅森、乔治·娜、罗切斯特、圣·约翰等人物形象,同学们可通过相同的思考路径对这些人物的婚姻观、爱情观进行一一分析,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入思考,据此可完成以下表格。

(三)环节三
过渡:在大致推断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简·爱的爱情观、婚姻观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通过摘抄文中的经典片段、制作读书卡片来完成学习任务。
思考:查找有关文本,分析主人公简·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学习任务:制作读书卡片(见表3),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而且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真切呼号和自尊独立。希望同学们在阅读《简·爱》的过程中能够从蕴意深远的字里行间汲取精神营养,找寻自我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真正所在。
(二)拓展延伸
①推荐学生自主观看《简·爱》的系列影视改编作品,如1970年版、1996年版、2011年版电影《简·爱》,2006年英国BBC出品的剧版《简·爱》等等,从中体会文学经典不同表达方式的别样魅力。
②拓展阅读《简·爱》前传《藻海无边》,体会另一视角下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
(三)课后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提示的相关阅读方法,例如完成人物命运轨迹表、制作读书卡片、观看影视改编作品等方式,用1-2个月的时间完成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以话题交流的方式导入,在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补充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并介绍了小说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拓展延伸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搭建起了小说阅读的有效支架,能够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提示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互动问答,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既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收束了课堂,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能够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推动学生自觉寻求知识、自主深思体悟。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