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概念稳重心,链接生活巧思辨

作者: 王光佑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命题者似乎既没有设置具体的情境导语,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写作提示,写作指令“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也司空见惯。乍一看,这道作文题不仅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似乎还会令考生产生无从下笔的错觉。可仔细一想,该材料虽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但它不仅明确规定了“技术进步”这个写作的基本前提,而且通过“人”“技术”“时间”这三个互为关联的关键词,建构了几组富有哲理和思辨色彩的逻辑关系。材料不仅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而且给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预留了十分广阔的天地,可谓言简意赅,大道至简。

其实,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巧妙避开了“关联统编教材”“回归传统文化”“聚焦乡村振兴和大国重器”“呼应时政焦点”等众多作文备考热点,回过头来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咬文嚼字的功夫,从而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把控时间。命题者立足于启迪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实现生命价值的高度,引导学生思考当代青年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思考自己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命状态……可以说,这道作文题不仅直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而且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将对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和高校人才选拔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如此说来,考生审题时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该材料的核心立意呢?

一、咬文嚼字,读懂材料

从逻辑关系上看,试题材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半部分出现了三个关键词(“人们”“技术发展”“掌控时间”),而这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微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之偏颇——其中,“人”是“掌控时间”的主体、“技术发展”是“掌控时间”的原因、手段或前提条件,而“更好地掌控时间”却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或积极影响。简言之,材料前半部分简单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材料后半部分同时也陈述了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有的人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沦为时间的仆人。同样,其中也包括了三个关键词(“有人”“因为技术进步”“成为时间的仆人”),从“仆人”这个贬义词来看,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不言而喻。从转折关系复句的审读逻辑来看,试题强调的重点应当是后半部分,即对因“技术进步”而沦为“时间仆人”这种社会现象的否定和批判。总之,今年高考甲卷作文材料的三个核心关键词是:“人”“技术”和“时间”。材料用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通过正反对比,将科技进步对人们掌控时间的影响全面客观地呈现在考生面前。其中蕴含着命题者的独具匠心,考生不仅要明确材料中这三个关键词的具体内涵,还要厘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材料储备,冷静审视现实生活中“科技进步”对人们“掌控时间”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方能契合试题材料的核心立意和价值取向。

二、厘清关键概念,把握写作重心

材料中的关键词“人”“技术”和“时间”及由其衍生出的“仆人”(主人)、“技术进步”、“掌控时间”、“时间的仆人”等相关概念,倘若考生不能准确依据特定语境确定材料中出现的这些关键词的基本内涵,则有可能在审题时出现偏差,导致行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首先,考生必须明确“人”的具体内涵。材料中的“人”虽然涵盖了古往今来的所有人,但其关注的重心还在于当今时代的人们,不仅指代普遍意义上的善于利用不断进步的技术去掌控时间的“人们”(众人、一般人),还包括信息时代被不断进步的技术束缚,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掌控时间,沦为时间仆人的那些人。联系“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这个写作指令来看,考生写作的立足点应当是:身为“当代青年”的高中生,思考在科技爆炸的信息时代,自己应当如何巧借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与技术装备,合理地掌控时间,砥砺奋进,建功新时代;而不是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技术大潮所裹挟,以至于因不能科学掌控时间而沦为技术(包括技术装备)和时间的“仆人”。简言之,今年甲卷作文中,考生所思考的“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众人”“普通人”,而是身为“当代高中学生”(“当代青年学生”“当代有为青年”)中的一份子。

其次,考生得明确“掌控时间”的具体内涵。“时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三种:①物质运动中的一种存在方式,由过去、现在和将来组成的连续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②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③时间里的某一点。由此看来,“时间”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某一个时间节点(如“一瞬间”、“一个机遇”),亦可以是时间中的某一小段(如几小时、几天、几个月),还可以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如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辈子),它甚至还可以延伸到无穷的远古和无限的将来。显然,人们要“掌握”“无穷的远古和无限的将来”的确有些不现实,甚至是痴心妄想。但若要说“掌控某个时间节点”“规划某一段时间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抑或是“把握人生未来的时光或主宰自身的命运”,这也并非镜花水月天方夜谭。在这个特定语境中,所谓的“掌控时间”可以理解为对时间的“把握”“掌管”“管理”“规划”“安排”等,当你“把握住了某一个时间节点”,你就抓住了机遇;当你学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劳逸结合事半功倍;当你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你就有可能主宰自身的命运,铸就非凡的人生……

再次,考生须明确“时间的仆人”的具体内涵。“时间的仆人”是一个拟人化的比喻。“仆人”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显然,身为“仆人”,在这个家庭中,他是没有决定权和主体地位的,主要是听从主人的指令。除了处于“附庸地位”,更重要的是,“仆人”是专门供“主人”“役使”的人,既然是被主人“役使”,自然缺乏主动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生活按部就班庸庸碌碌,其生活品位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就存在很大局限。显然,“时间的仆人”是指被时间“役使”的人,既然是被时间“役使”,那么,这种人的生活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苦役”,其幸福指数和生活品位可想而知,更甭提什么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了。由“时间的仆人”这个关键词,我们自然联想到“时间的主人”这个积极的立意。何谓“时间的主人”?顾名思义,就是积极地为自己的时间做主的时间的主人翁,小到具体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个时间段,大到自己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才“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一生精彩纷呈不虚此行?既然是时间的主人翁,自然应当拥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很高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与生命品位,拥有独立人格、健康心理、创新精神、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人生奋斗的拼搏者、生命意识的觉醒者和生命价值的实现者,也许,这就是“时间的仆人”这个核心概念应该带给我们的启示吧。

最后,考生还得明确“技术进步”的具体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技术”一词的解释为:①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②指技术装备。由此可见,“技术进步”涵盖了涉及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锻炼、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因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而带来的种种便利,包括但不限于5G手机、区块链、智能机器人、chatG? PT、“学术格子”、抖音与微信、网上银行、各种智能软件和APP的使用等等。材料中的“技术进步”应当是考生写作的一个必要前提,倘若考生抛开“技术进步”这个关键词所规定的写作情境去空谈“把握时间”或“做时间的主人”,则严重偏离了今年甲卷作文的核心立意。无论考生谈“更好地掌控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还是如何有效避免被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役使(沦为时间的仆人),都必须基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这个大前提,唯此,方能直击材料内核,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植根生活沃土,凸显思辨色彩

不少人觉得,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就是干瘪瘪的一句话,考生一拿到试卷不知如何下手。倘若移植到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彻底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便能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洞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明媚春光。

学生根据“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这半句话,自然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从高速公路、高铁动车到飞机乃至宇宙飞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设施和手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旅途时间以从事其他工作,而且出行方式的选择也日趋多样,这就为人们更好地“管理”和“把握”(“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如果没有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方面的科技进步,人们就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旅途上,自己可以做主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同样的道理,由于5G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智能APP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网络银行”“网上问诊”“电视购物”“网店”“双十一购物狂欢”……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技术装备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身处高度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仅仅凭借一部手机就能搞定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各种人性化的电子产品相继问世,并得以广泛流行。人们在追求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不仅节约出大量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升人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拓展人们的发展空间。

人们常说: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更好地管控”时间呢?答案显而易见。考生从材料中“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转折的后半部分来看,的确有人因为“技术进步”而变成了“时间的仆人”。现实生活中,哪些“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反而导致有人因此不能很好地“管理”和“把握”自己的时间呢?比如众所周知的网络游戏、抖音、微信、钉钉以及chatG? PT,当你合理使用它时,它们就是你的“拐杖”和“翅膀”;当你过分依赖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时,它们就成为束缚你成长的牢笼。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失去掌控时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沦为技术装备和时间的奴隶。一旦沦为“时间的仆人”,所谓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开拓创新的精神,本体生命意识的觉醒、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和高品位的人生,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都将化为泡影!

由此可见,考生须一分为二地审视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和不断更新的各种技术装备,冷静地思考这些新技术给当代人带来了哪些便利和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得思考其有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乃至使用风险。进而理性思辨,号召当代青年善假于物,努力提升科技和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技术装备,合理利用时间,科学规划人生。同时,还要防止自己迷失于各种先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之中,谨防自己沦为技术和时间的奴隶。

简单地说,要写好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考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要抓住材料核心关键词,明确界定其深刻内涵。试题材料包括“人”“技术”和“时间”三个核心关键词,其中,“人”既包括能利用科技进步更好地控制时间的“人们”(时间的主人),又包括不能科学利用科技进步而不能合理掌控时间的“有的人”(时间的“仆人”),尤指身为“当代高中生”一份子的自己;“技术”涵盖了涉及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锻炼、休闲、娱乐)等各个领域因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而带来的种种操作技术以及先进装备;“时间”既可以是片刻须臾,亦可以是经年累月……“掌控时间”,它暗含着“能科学合理地掌控时间”和“不能科学合理地掌控时间”这两方面的内容——前者可做“时间的主人”;后者则沦为“时间的仆人”。

其次,考生得厘清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材料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材料中“人”“技术”和“时间”这三个关键词中,“人”处于主体地位,是“技术”和“时间”的“主导”;“技术”只是“人”驾驭“时间”的方式、手段或原因与前提;而对通过“技术”实现对“时间”的“掌控”(合理驾驭)才是材料的终极价值。该材料的价值取向为:提倡科学利用“技术”,合理掌控“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

第三,考生要明确写作者身份,弘扬时代主旋律。试题指令“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提示考生,必须明确自身“当代青年”的主体地位,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当代青年”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合理地利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科学掌控自己的“时间”,争做“时间”的主人,努力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四,结合现实,突出思辨。今年高考甲卷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说,但如果考生脱离生活实际,不能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仅仅就“技术进步”和“掌控时间”的某一方面高谈阔论:或抛开“技术进步”,空谈“做时间的主人”;或抛开“时间的主人(仆人)”,高谈技术革新与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或无法厘清“技术进步”与”掌控时间”和沦为“时间的仆人”之间的逻辑关系(得益于科技进步、科技产品更新、技术装备迭代,工作学习更便捷高效,能节约更多自由掌控的时间,通过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和信息素养,获取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纷繁复杂的科技产品铺天盖地地袭来,倘若人们对它过于依赖,就有可能迷失自我,沦为技术的附庸和时间的奴仆);或只是简单罗列“技术进步”与”掌控时间”和沦为“时间的仆人”的生活现象;或不能结合“技术进步”便于人们更好地“掌控时间”的具体事例来畅谈“当代青年”应善假于物,利用“科技进步”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合理“掌控时间”,从而扼住命运的咽喉,铸就辉煌的人生;或不能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典型事例来分析如果不能科学利用“科技进步”合理“掌控时间,就有可能心为“物”役,被各种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如智能设备)所束缚,沦为“技术”的附庸和“时间”的奴仆。那么,考生作文就有可能陷入“扁平化”的泥潭,从而失去应有的生活质感和深刻的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