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是坚定的人生姿态

作者: 霍正达

纵观历史,每项成果无不伴随着全新大胆的尝试;身处当今,形势也要求我们一次次启程出发;放眼未来,我们更要不停脚步,继承和发扬“出发”之精神。只有出发了,才谈得上成败。出发是坚定的人生姿态。

何为出发?出发并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位置转移,更是心灵上全新的起点。每个人都渴望追逐诗和远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你下定决心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断为此奋斗时,就早已出发了。我们的心更经历过一道道关口,不断踏上新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这正是出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对出发意义的最好诠释。

中国新诗已有百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下新诗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趋势,新诗就像初生的婴儿一般不断成长。在这期间,无数先辈不断革新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为汉语新诗走向成熟奠定牢固基础。“北大三剑客”海子、西川、骆一禾,现在涌现的一大批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在形成自我调性诗语体系的同时,也为诗歌创作走向多元化提供强劲动力。但诗歌繁华的局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代代诗歌作者不断累积前辈经验,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才得以形成。没有他们的一次次出发,就没有诗歌写作的一次次觉醒。

“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男子百米决赛第六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成就取得的背后,是坚忍不拔的信念与敢于启程的勇气。苏炳添作为成功的运动员,肉体上经历过伤痛折磨,心灵也遭受过一次次打击,可他总是乐观面对,不曾失去重新出发的勇气,他曾说,“不要为纪录而生,要为破纪录而活”。这难道不是对出发精神的最好体现吗?正因怀着破纪录的满腔热血不断启程,并坚持不懈努力,他最终才创出9.8秒的个人最好成绩。由此可见,出发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

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也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FAST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与总工程师。他从小就对天文学感兴趣,但出身农村,家庭条件困难。尽管压力巨大,他还是依然选择放手一搏。历经数十年,当年的青年已白发鬓鬓,随着大型射电望远镜成功问世,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也为整个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助推力。试问,如果他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出发的勇气,又怎能获得如今的成就与荣誉。他的事迹启示我们,出发是实现自身价值梦想的前提。

当然,我们在肯定出发的同时,也要警惕出发点的定位是否正确。去年爆火的电视剧《狂飙》,很好地塑造了一个反面典型——高启强,他因为一时的脸面和生活困顿,不惜与作奸犯科者同流合污,最终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京海市人民心中的毒瘤。而有些公务人员,在高启强的威逼利诱之下,也背离了初心,成为“毒瘤”的保护伞。与这些人相比,一个被打压了十几年而蛰伏京海的基层民警安欣,一直坚守捍卫正义,等待合适时机,反击邪恶。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施暴者被绳之以法,秉持正确出发点的人,不仅铲除了恶人,也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和尊重。毋庸置疑,出发是坚定的人生姿态,但我们怎样出发,以怎样的态度和观念出发,用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武装自己出发,也是我们绝对不可忽略的问题。

人与社会的发展总不会一帆风顺,而实现目标的远方也注定不会平坦,但我们首先要出发,出发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同时,每次出发之前,我们也应摆正方向盘。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