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张忆君摘 要:随着课改逐步深入,智慧课堂成为新的教学关注点。初中音乐利用“智慧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呈现惯性思维,忽视学生的人格培养。教师要适时导入“智慧课堂”构建策略,通过教学情境多样化、歌曲演唱游戏化、理答实践互动化等多种施教形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5-0048-03
智慧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智慧属性。教师在教学中,推出更多智慧性教学方案,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开展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智慧课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互动性,与初中音乐教学相通,教师需要有创新探索的意识,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情境智慧设计,引发学生想象力
智慧课堂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来辅助,如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以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活动离不开情境教学的支撑,教师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较低,对音乐学科学习较为薄弱。教师只有通过刺激学生的感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言:“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想象,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音乐创作背景,围绕学生的兴趣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照本宣科”。教学“梨园风采”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学生对京剧一头雾水,也没什么兴趣,认为长辈才喜欢听京剧。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梅兰芳电影、京剧舞台中截取出来的视频片段供学生欣赏。在播放到《贵妃醉酒》的片段时,学生都被梅兰芳先生的华丽唱腔所吸引,对京剧产生初步的兴趣。教师再继续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历史、四大名旦、服饰等基础理论知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以自己剪辑的视频进行教学导入,取得预期效果后,再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对京剧的接受度和关注度,带领学生进入京剧的想象学习环境。
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创造更多适合学生的学习契机,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这样能够激发其想象力,打开音乐思维,为顺利进入到学科学习核心奠定了基础。教学情境多元化,体现智慧课堂设计特征,学生感官触动深刻,反馈也更为及时,课堂调度效果显著,这对全面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有重要帮助。多样化情境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激发效果显著。
二、演唱游戏智慧组织,促进学生能动性
在教学歌曲演唱时,学生大多只会唱流行歌曲,对于教材中的歌曲了解较少,很难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对此,教师可以设计歌曲演唱游戏,考虑课堂条件、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理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演唱时投入更多的情绪,提升歌曲演唱的表现能力。教师要基于智慧课堂的创造性特征,通过游戏更快地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共鸣,使其在游戏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从而发展其个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教师可以划分音乐学习小组来展开游戏,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还能确保达到游戏效果,完成智慧课堂的建设。在进行“华夏古韵”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自由组成音乐小组,开展音乐游戏。教师先将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作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歌曲接龙游戏开嗓。“热身”完毕后,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阳关三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学生自由讨论,决定角色和剧情,编写台词,最后进行表演。通过讨论,学生产生了丰富的灵感,在表演音乐剧时,没有拘泥于课本,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教师和学生观看表演后,再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师生双方的评价,教师给出评价结果并发放文创产品作为鼓励。
教师通过简单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便于开展之后的音乐情景剧游戏活动,情景剧主要由学生自主讨论、创编,具有很好的自由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歌曲演唱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的能动性发展。演绎、游戏活动都具有激发调度作用,智慧型特点鲜明,学生顺利进入到课堂演绎环节,在游戏操作中形成乐感,在互动交流中内化学习认知,符合智慧型课堂构建的要求。
三、理答互动智慧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力
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互动,教师需要掌握智慧理答的技巧。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对待新鲜事物有了更多的主观看法,也比较随性。他们通常会给出比较出乎意料的回答和一些较为新奇的观点,而这又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在音乐理论的教学中,也时常有这种情况发生,教师要跟随课堂的进度采取措施,自然进行理答,保证理答实践的有效化,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保证教师的理答质量,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理答方式,总结理答经验,提升自身的理答水平,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西乐撷英”一课主要是欣赏西方的经典曲目,这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如《G炫上的咏叹调》一曲,教师先介绍作曲家巴赫,带领学生聆听音乐,待学生对歌曲较为熟悉后,再组织学生回答问题。为了明确学生对音乐的了解程度,教师通过作品速度、力度、音调、情绪等几个方面展开提问。在所有回答中,除去中规中矩的答案之外,有的学生听不出来、不敢回答,甚至还有的学生答非所问。对于中规中矩回答的学生,教师往往会进行追问,观察学生是否笃定自己的回答,给出一些引导,加深学生的记忆,或者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对于听不出来、答非所问的学生,教师则先让其等待,聆听其他学生如何回答,再让该名学生进行回答,为其积累经验,掌握乐理知识;对于不敢回答的学生,教师则采取激励式理答,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进行回答。
教师要重视理答环节,依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回答结果,采取不同的理答回馈,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理答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比较有认同感,教师创新理答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思考,在主动交流互动中内化概念内容,无疑能够创造训练契机,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诉求,提升学生学习力。
四、训练组织智慧延伸,培养学生操作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全面渗透,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学生对信息化应用性训练比较有兴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设计更多带有信息化特点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手机、电脑,或者其他信息技术开展音乐训练和学习,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更强,训练效果值得期待。特别是网络音乐信息搜集和交互平台应用,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对这些辅学手段都比较感兴趣,助学作用也可发挥到极致。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助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带有信息属性的训练任务,是智慧课堂的标志性设计。学生有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观要求,教学资源难得,教师需要科学应用。如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乐曲,教师介绍词曲作者情况,对乐曲诞生背景做解读,引导学生分几个部分展开鉴赏学习,如此,学生对乐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欣赏训练任务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信息搜集一些经典的鉴赏文章,推介到班级学科微信群,并以书面文字形式呈现自己观感,同样投放到微信群。教师接受相关信息后,组织学生在微信群展开互动评价活动,学生主动回馈,课堂训练得到有效延伸,智慧课堂得到实践应用的机会,学生在网络交互中对这首名曲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激发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继续设计训练任务,鼓励学生借助手机自行录制演唱视频片段,并将这些音乐视频投放到微信群,延伸训练得到有效推进。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搜集信息、展示信息,还让学生撰写听后感,特别是设定歌唱视频制作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大冲击。这是音乐课堂的延伸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训练实践的机会,课堂训练维度得到延伸,学生音乐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训练组织信息化,对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教师利用信息辅助教学方法打开训练程序,为学生带来更多参与机会,助学效果显著。学生对网络应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借助网络搜集音乐作品,倾听优秀音乐演绎,能够快速形成乐感基础,对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大多喜欢利用网络聆听观看音乐表演,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突出训练效果,与智慧型课堂构建要求高度契合。
新课改为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将智慧课堂融入初中音乐教学十分关键,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也成为主要课题。教师应高度重视智慧课堂的建设,对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探索,明确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暂的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智慧课堂构建需要更多支持,教师借助情境设计、游戏设计、理答训练等手段展开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机会。
参考文献:
[1]陈恬静.构建音乐智慧课堂[J].江西教育,2020,(36):34~35.
[2]曲卫霞.初中音乐智慧课堂多样化设计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105~107.
[3]吴 玥.智慧课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