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与思维”2023年高考主观题分类点拨与备考建议

作者: 次巧静

摘   要:分析2023年“逻辑与思维”高考主观题,按考查知识分类、汇总,能把握命题方向,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备考,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高考真题;考查角度;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1-0021-03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其在高考试题中分值虽在不同卷中有所差异,但与其他两本选择性必修相当,选择和主观题的分值约12分。因此,考生不仅要重视本册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把握“逻辑与思维”主观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找准复习备考的方向性,增强针对性。

2023年“逻辑与思维”高考主观题,从考查形式看,山东卷以跨教材整合的形式呈现,其他卷则多是对本册知识的单独考查;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突出重点知识,且主要集中在三段论、复合判断真假、推理类型的判断与要求、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等。从难度来看,多数题目设问指向比较明确,侧重课本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下面从主观题考查的知识点角度,分别分析2023年“逻辑与思维”部分高考卷主观题。

一、考查创新思维相关知识

创新思维相关知识对应的是教材第四单元。主要知识有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等知识。2023年新课标II卷和广东卷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类似,侧重创新思维方法。

(一)新课标II卷

主要内容:胡凤益从小参与田间劳动,梦想着“种一次就能年年收割”的庄稼;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农学专业,研究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实验、试验示范和理论研究,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培育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节约了劳动力投入,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国际多年生作物研发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题设问: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创新思维的知识,概括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要求从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中选择任意3项作答。本题材料信息比较直接和充分,但需要学生区分创新思维几种具体的思维方法,比较基础。如其中两条答案,“想象:胡凤益从小参与田间劳动,感受着农业劳作的限辛,梦想着“种一次就能年年收割”的庄稼”;“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进行实地调查、科学实验、试验示范和理论研究,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多年生稻栽培品种”等。

(二)广东卷

主要内容:分析社交化阅读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传统阅读的优点,点明在阅读中传承文明关系到个人的素质提升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开卷有益和阅读的意义始终不变。

设问:假设你是某社交化阅读平台上的作者,请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创作,并要求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本题回答的要点是坚持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进行整体谋划,作出正确决策。

对于“逻辑与思维”第四单元创新思维部分的知识,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进行掌握。微观角度需要理解具体的思维方法及特征,并依据材料进行区分、判断;宏观角度则需把本单元创新思维的知识整体进行综合掌握,分析国家或其他主体的做法如何体现、运用创新思维等。此类试题答案不是唯一,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二、跨教材整合

2023年山东卷17题是评析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逻辑与思维”“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某观点。知识和思维跨度大,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主要内容:鉴于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并介绍了北斗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但同时指出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本题设问: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本题不仅要运用评析类题的答题方法,还考验了学生对经济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哪些领域可以超前开展,哪些领域不能一味超前,最后要指出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做法。相对于单一考查,跨教材综合考查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的灵活度等要求较高。

答好山东卷这类“逻辑与思维”与其他教材整合的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外,还需开拓思路,多角度分析党、国家或其他主体的重大举措、成就,从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国内国际等多维度“整合”分析,并加强相应的训练和总结反思,以从容应对此类不同教材间整合型主观题。

三、辩证思维方法中的分析与综合

辩证思维方法知识对应教材第三单元。相关知识点有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分析与综合、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认识发展的历程。辽宁卷从辩证思维第一个具体方法即分析与综合辩证关系角度进行考查,分值8分。

主要内容:鞍钢坚持独立自主克服桥梁钢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大量实验反复测试,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最终填补我国建设大跨度桥梁钢中的空白过程。同时鞍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承接世人瞩目的重大桥梁工程并走向国际市场。

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说明技术人员在桥梁钢研发过程中,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问题指向明确,比较基础,只要考生掌握其辩证关系,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四、推理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2023年北京卷和浙江卷“逻辑与思维”主观题,均考查推理类型,涉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北京卷考查的是类比推理,而浙江卷则是类比和归纳推理。

北京卷:为体验中轴线的可及之美,某学校设计了一系列研学线路,其中“中轴线古树之旅”考查了分布在故宫、景山等10处区域的古树名木,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历史,获得了全校好评。某学生也对照“中轴线古树之旅”规划了一条“中轴线骑行之旅”,从永定门出发,骑车一路向北,途经正阳门、故宫、景山、万宁桥、钟楼。指导老师建议,应将交通的便捷性和沿途的安全风险考虑在内,才能有效提升体验感。

本题设问:要求识别材料中学生所运用的推理类型,并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该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此题主要用到类比推理及提高类比推理可靠度的两个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浙江卷:材料围绕吃核桃补脑是否具有科学性,介绍了西班牙某研究所做的相关实验,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核桃富含的α-亚麻酸在大脑的发育中起了作用。本题两个设问分别要求指出材料中使用了哪些推理类型,实验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并列举理由,对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本题运用了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或“不完全归纳推理”及共变法。第2问与北京卷类似,需要运用提高可靠度的具体要求加以质疑。这些内容也是这两类推理部分的重点知识和日常训练较多的,材料虽然不同但思路和知识的运用比较常规。

五、复合判断之联言判断的真假

“逻辑与思维”中的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其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2023年湖北卷21题考查的是联言判断的真假。

主要内容: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而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到法院起诉方某,最终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这一结果引发热议。其中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本题设问:要求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此题关键是能够判断出这是个联言判断,并根据所学联言判断的真假知识分析对话,涉及内容相对单一,难度不大。

分析北京、浙江和湖北卷,三套题中都考查的是“逻辑与思维”二单元知识,本单元是本书的重点也是难点,核心内容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要求考生各部分对应的规则准确理解并能够进行判断和分析,推理部分还需要掌握提高完全归纳推理的正确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等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

2023年高考“逻辑与思维”主观题总体特点,结合生活化情景考查相关知识,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重点比较突出,除山东卷外基本都是从教材本身考查,知识点相对单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单元的复合判断、推理,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三段论,先判断后分析型题频率较高,山东卷则为偏综合的评析类题。复习时,将课本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记得住、分得清、能判断、会分析。重点掌握如“三律”、概念、判断、推理、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关注并能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分析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措施。

同时,山东卷跨教材整合的题也提醒我们,要有意识的把“逻辑与思维”与其他六本教材相联系,同时关注热点、时政,挖掘整合点,进行相应主观题训练,开拓思路、多维分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知识的“跨界”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潜能,增强信心,助力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