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视角选择

作者: 顾孙芹

摘   要:情境创设不仅是一种学法设计,更是一种教学理念,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媒体直观情境,创设生活交互情境,创设读写应用情境,能提升生本学习动力,提高生本学习效率,拓宽生本学习视野,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境 ;知识获取;学习兴趣;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4-0018-03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目前在教学中,情境设计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情境创设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探索和实践情境创设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创设媒体直观情境,提升生本学习动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媒体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社交互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可以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也可以让他们看到语文学习的实际用途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但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这种局限性,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展示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多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教学中,旨在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收集了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相关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教师制作了一段有关《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视频。视频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运用图片和文字,逐句解读文章的主要观点。同时,教师还在视频中加入了一些背景音乐和声效,以增强学生的听觉体验。通过这样的多媒体展示方式,教师相信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对于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为了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教师设计了一场小组讨论活动。活动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读一段文章内容,并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文章中的工匠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的实践尝试,教师发现学生对《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他们在观看视频和参与讨论活动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理论知识的介绍和个人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展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提高生本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生活交互情境是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创造一个真实、具体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创设生活交互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创设生活交互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环境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认知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总之,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创设生活交互情境,为学生创造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创设生活交互情境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诗歌《七步诗》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从而引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比如,在讲解小说《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记忆。

以《荷塘月色》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描绘月亮照耀在荷塘上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与《荷塘月色》中的作者思想进行对比。这样的交互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发现他们在理解课文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记忆和应用课文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设生活交互情境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可以营造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创设读写应用情境,拓宽生本学习视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读写应用情境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设定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创设读写应用情境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文本。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可以获得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创设读写应用情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问题解决和情境创设的需求,学生需要动手操作、开展交流,从而培养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在实践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具体的读写应用情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生本学习视野。通过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教师设计了一次情景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实际操作,更深入地掌握和理解文章中的描写技巧和情感表达。活动开始,教师将课堂布置成了一个模拟故都的秋天的环境。教师精心准备了一些干枯的树枝、散落的树叶、橙黄色的纸花等道具,以还原《故都的秋》中丰富而又细腻的描写。学生进入课堂后,仿佛置身于一个秋天的景色中,肆意地感受秋天的萧瑟和凉意。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描写技巧和情感表达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作者用何种描写手法表达了风吹落叶的声音、树叶的颜色,以及人们对秋天的情感和思念。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深入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在写作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模拟环境中的观察和感受,撰写一篇文章。他们需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细节,将自己对故都的秋天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投入到写作的过程中后,他们将用自己的话语展示对于秋天景色的感知和情感体验。通过这次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阅读和理解课文,而是真正亲身经历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通过模拟环境,刺激感官,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都的秋》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创设读写应用情景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本学习视野,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实际操作,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未来,教师可继续探索和尝试更多的读写应用情景,以拓宽学生的生本学习视野,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筛选,教师和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教师在情境创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而学生作为情境创设的受益者,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来,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方   舟.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2,(27).

[2]林小清.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J].中学语文,2023,(15).

[3]郭丽莉.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探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3,(06).

[4]黄晓梅.“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合理设置情境探究[J].高考,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