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例设计探究
作者: 王瑞明摘 要: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研究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案例进行课前学情分析和文本分析、设置读前活动以及读后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例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2-0024-03
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摆脱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应该坚持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地开展综合性英语阅读活动,打破传统英语课堂的禁锢,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趣味性,进而发展学生的英语素养,让英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意义
(一)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义
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兴趣和动力,拓展视野和交际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践能力,促进个人发展。通过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英语学习活动通常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英语学习活动往往涉及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同时,通过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参加英语学习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解读文本要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具体而言,在研读语篇时,教师可以尝试提出三类问题,即 what,why 和 how。what 的问题就是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的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how 的问题就是作者选择了怎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点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和方式的基本认知与理解,其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能力,培养综合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认知性、有效性、主体性、目标性等特点。通过践行这一活动观,可以更好地推动英语学习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四)构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类型
构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类型涉及多个层次和步骤,其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实现语言知识、技能与思维品质的整合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类型涉及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等。通过以上三类活动的层层递进,英语学习活动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和学习策略运用。它不仅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
(一)课前学情分析和文本分析
此板块以“探索汉字书写体系”(Explore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为活动主题。引领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汉字书写历史的发展、探索汉字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作用、思考汉字未来的发展,体验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What】
阅读文本是一篇介绍汉字发展的说明性文章。作者开篇点题:中华文明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是汉字书写体系的发展。通过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自信。
【Why】
本单元主题为语言发展与语言学习,单元目标之一是“了解阅读说明性语篇,理解语篇特点及组织结构”。通过学习关于汉字发展、承接历史与未来的说明文,既可以关注文体结构,又可以了解中国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How】
篇章结构:此文由三个部分组成——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结构清晰。同时又包含两条线索——明线,即时间顺序梳理汉字书写发展历史;暗线,即汉字对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课主题为“探索汉字书写体系”,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语言与思维为一体的活动,掌握说明文语篇的文体特征、文字与文化的关联意义。
(二)设置读前活动,提高理解能力
1.感知与注意:激活已知,引入主题。创设问题、观看介绍汉字的视频,激活学生背景知识,激发兴趣,引入语篇主题。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积极主动体验学习过程。通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发展历程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导入本课主题。
2.获取与梳理:获取文本结构与主要内容,采用top-down方法解读语篇,引导学生关注版面的组成——题目、插图、文本;通过题目预测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时间顺序类)文本特征。学生能够一步步地完成结构识别、题目预测、文体特点归纳等任务,并在教师带领下逐步形成阅读说明文类文体的学习策略。通过递进的阅读任务,穿插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阅读说明文文体的知识结构,达成学习目标。
3.概括与阐释:获取文本具体信息,并能解释相关内容。学生能够正确获取具体信息并对关键信息(如时间等)进行寻读。同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阐释汉字对文化、文明传承的更深层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认知,通过对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分析,拓宽学生的审辨思维。
4.内化与运用:思考问题、拓展已知。引导学生基于历史上文字对中国统一的贡献进一步思考文字对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人群交流的作用,更加深刻地理解语篇标题:汉字如何连通“过去”与“现在”。
5.感知与领悟:学生能够理解本主题下的重点词汇,与语篇结合,运用其中。使用阅读策略的同时,拓宽对文化、语言的感悟。学生在引导下逐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三)设置读后活动,重视总结提高
反思与评价:引领学生反思本课所学,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摆脱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坚持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地开展综合性英语阅读活动,打破传统英语课堂的禁锢,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