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情景式教学

作者: 杨茜茜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运用有针对性的情景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核心素养在情景中逐步生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将情景贯穿学习活动,以“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结合现代教学思想,展开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动力,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情景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2-0034-03

情景式教学是一种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融入具体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教师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创新思想,积极主动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鲜活、灵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的平台和契机,从而拓展教学维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媒体调度,阐述人地观念

1.培养核心素养。教师要把相关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人地观念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体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稳定认知和理解。地理情景呈现有着多重选择,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展现教学景象,帮助学生快速感知知识,深度理解文本内容,让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趣味性与活跃性,充分彰显学科特点,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2.正确人地观念。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切入,包括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的人口观等。面对这些抽象、复杂的概念,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相应的主题情景,将其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时,教师要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发挥多媒体视频播放功能,展示近年来各地旅游业爆火的场景。视频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带来情感和认知上的多重体验。在观看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服务业特点、分类等基本内容,从而体现学科的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信息技术的助学效果异常显著。尤其是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无论是具体化图片信息还是抽象复杂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创设高中地理情景时,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将知识进行串联,发挥多种导学方式交叠作用,助力课堂教学启动。

二、地图呈现,生发区域认知

1.情景呈现。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插图和图表资源,教师要对其展开充分挖掘。相对于具体知识点,地图简单、易读,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要抓住学科属性,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展开教学,将学生引入主动思索的境地。文本中的地图资源具有典型性,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以从插图资源着手,创设图画情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引,从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2.情景设置。分析“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师从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中的市场因素着手,对学生展开引导。影响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规模、人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这三个方面。要想让学生顺利理解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具体的地图资源着手,将抽象的汉字以直观的图画形式展现给学生,在图片资源的助力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梳理和探索文本,从而夯实知识,开阔学习视野。

相对课内地图,学生对课外地图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兴趣,结合文本主题,导入对应性地图资源,将相关地图信息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感官触动,实现知识与插图的充分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游戏助力,丰富综合思维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基本的思维方式。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维度广,研究对象复杂且地理知识较抽象,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感知能力,才能抓住知识的本质。在地理课堂引入游戏内容,可以使学生身心放松,给学生带来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要有创新整合意识,从针对性、实效性角度出发,对地理游戏展开合理规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中的交通因素的分析时,教师以竞争游戏的方式呈现——“现代年轻人都对咖啡情有独钟,某品牌连锁咖啡店要在昆山市开分店,你作为项目负责人,会选择哪个地方?”教师设计了宽松自由的形式选择,但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学生考虑相关因子,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在趣味化的竞赛游戏参与中,可以锤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多重思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裁判组、甲组、乙组等学习小组。这样的规划设计科学、高效,学生根据自身判断做出选择,然后结合知识积累给出理由。如此,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游戏助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地理认知学习,该过程不仅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还丰富了教学手段,为高品质课堂提供了切实保障。高中阶段的游戏助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关注,还要从能力培养、思维升级的层面出发,展开深度剖析。

四、实践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在实践中内化。教师要从实践出发设置场景,凸显学科层次性;构建不同场景,融入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同时,对知识有独到见解,锤炼其多重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思维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教师设置实践活动时,要给出不同的题型,循序渐进地推进。

实践训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层次上。在教学“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和规划。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下转第38页)(上接第35页)有诸多关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较为深刻。当学生思维处于活跃期时,教师及时给出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给学生以针对性训练。设置实践训练任务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多元化、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完成训练,在实践参与中消除认知盲区,给学生带来激烈的思维冲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生活化、实用性强,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融入特定场景,引入相关思考问题,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景化的实践融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教师要以实践训练活动为抓手,以点带面,以训练带动思维,将地理教学引向深处。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情景助力高品质课堂构建,才能真正践行新课改精神,让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落地。不同场景的呈现,激发出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可以从媒体调度角度出发,阐述人地观念。借助地图呈现,生发区域认知;发挥游戏助力作用,丰富综合思维;在实践融合中,提升综合能力。多重手段的叠加运用,能让场景呈现出层次性、渗透性,让课堂知识在迁移中得到验证,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心怡,高   超.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应用——以“国际合作”为例[J].地理教学,2021,(09),25~28+24.

[2]罗金虎.指向思维进阶的高中地理学习引导路径探索[J].亚太教育,2022,(20):143~145.

[3]赵   月.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2023,(09):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