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作者: 王丽娜对于教师而言,读书应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读书足以长才,足以博采,足以怡静。
“欲教书育人,先读书立身。”教师应把读书当成一种工作责任。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迫切需要教师既能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能涵养德行,成为人师。无论是经师还是人师都离不开读书这一“源头活水”。想要教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自己先应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学生羽翼未丰,观念未定,教师的学识就是学生的教材。教师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提升素质、传承文化,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应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不读书的人只活一次,而读书则可以体验千种人生,到达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眼睛看不见的远方。我们可以跟随书籍任意切换生活方式,或游览名山大川,体验风土人情;或穿越回大唐,和岑参赏雪,与李白共饮;或飞向太空深处,感受千年之后的冒险营救……每天抽一点时间,给自己的精神充充电,在疲惫时汲取力量,在阅读中沉淀自我,读书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变丰盈变辽阔的过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教师应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教师读书不仅是为了应对日常教学,更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和对知识的渴求,以渊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渊是深研,对深度的思考;博是广知,对宽度的体验。教师应不带功利目的地畅游书海,探索思想的高处,汲取成长的养分,积累生命的厚度,构建精神的家园。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书引领着教师走向精神的成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者给予学生的,应该是自己读书学习思考之后的分享,应当是厚积薄发的准确表达。让读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以帮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