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王克柱 刘薇 杨珊珊摘 要: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是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落实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全面解析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和步骤,包括课前准备、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与反思四个阶段和整合教学内容、提炼大单元主题、凝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高效教学活动、设计大单元作业、构建评价体系七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地理;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5-0038-0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初中地理课程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以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迁移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课标》要求,全面理解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完成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正确运用,进而达成课标要求。
一、深度学习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1.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学习主动、理解深刻、培养能力、思维高阶、结果迁移。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强调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回答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发展高阶思维的目的。
2.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大单元教学具有知识的主题性、结构的完整性、思维的进阶性、成果的生成性等特点。大单元教学是在自然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强调教学内容从大概念出发,打破自然单元界限,以综合、高阶的视角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综合的学习单元。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深度学习与大单元教学的关系
1.大单元教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载体。深度学习是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大单元教学形式的呈现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打造整合课程内容、引领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反馈评价等环节,从而达成高效学习。
2.深度学习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目的。大单元教学是以核心主题为导向,强调从宏观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整合,使教学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最终达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深度学习的成效是学生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剖析并升华为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思维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准备阶段
1.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课标》综合分析、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将初中地理知识按照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完整的、多元的知识结构,进而形成具有逻辑关系和整体特征的大单元。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以《课标》为基础,整合教材中的部分课时内容,补充课外教学资源,形成大单元教学内容。如教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时,可依据《课标》及教材相关的内容,整合形成“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大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学地理”和“认识地球”两节内容。如此,可让学生对地理工具中的地图和地球仪建立联系并形成知识链,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2.提炼大单元主题。主题是大单元教学内容的概括与升华。精选大单元主题,有利于教学内容系统整合、教学活动相互衔接。单元主题的提炼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地理学科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单元主题选择需要对空间思维进行充分的展现。第二,《课标》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基准,是大单元教学主题选择的根本。第三,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深度学习达成的目标,是大单元主题设计的导向。如“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中大单元可确定两大主题:“游大好河山——规范使用地图”“探奇妙宇宙——深度玩转地球仪”。如此,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尊重了原教材,完整地展现了地理工具的作用。
(二)大单元整体设计阶段
1.凝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深度学习的灵魂,是学习活动开展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大单元教学目标要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在凝练时应体现教学目标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教师要聚焦大单元学习核心问题,结合学情将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融合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达成教学目标。如“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设定:(1)在生活场景中使用地图,在地图上判定方向、量算距离、查找地理事物等。(2)根据图文、视频等资料认识地球形状,类比地球大小,渗透科学探索和求真意识。(3)观察地球仪,说出地球仪上经线、纬线特点,了解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学会运用经纬网定位。
2.创设真实情境。大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具体,才能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从而真正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情境创设要围绕大单元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真实体验、深度学习。情境创设包括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所选择的生活场景和问题素材要和学生的实际认知相吻合,不能脱离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如“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暑假都去过哪些地方。以学生的外出经历为情境,让学生讨论在陌生的地方,如何利用地理工具辨别方向、定位目的地位置等。如此,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实施阶段
1.开展高效教学活动。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高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逐渐改变师生的教学位置,教师要由主导作用变为引导作用,学生由从属被动地位变为学习主体地位。第二,加强实践活动设计。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并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学科认知。第三,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设计探究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探究,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地理能力。如在“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的大单元教学中,针对“游大好河山——规范使用地图”设计了全国游辨方向、省内游算比例尺、家乡游识图例和注记三个主题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手动脑,乐学善学,活动中组内各成员相互交流,思维碰撞,达成学习目标。
2.设计大单元作业。大单元作业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三种形式。课前作业以预习为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主题单元相关知识,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课中作业以课上思考、分析为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作答,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课后作业以巩固教学、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可以布置开放性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如“用好地理工具不迷路”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开放性作业。课前让学生自主选择区域(如教室、家庭、学校等)绘制平面图;课中让学生展示平面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地图三要素,同时找出自己所做图的问题和不足;课后学生根据所学地图知识,进一步完善成果后在班级进行展示。
(四)评价与反思阶段
构建评价体系是大单元教学是否达成深度学习的检验手段。大单元教学应构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全过程、持续性的评价体系,以便教师全面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进行学情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单元教学后,通过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做到评价与反思同步,通过及时反思实现持续性改进。
四、结论与启示
初中地理在深度学习理念下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教学思路清晰、综合性强、教学效果显著,但教师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大单元教学内容的组织强调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不要力图把所有的内容都纳入大单元学习,有的教学内容独立性较强,需要灵活处理。其次,大单元教学的体量要适当,初中地理大单元的体量原则上4~8课时为宜,大单元课时太少难以构建主题,课时太多导致条理不清晰。最后大单元教学实践可以用于新课讲授,也可以用于复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避免出现内容间脱节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黄 荣.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认识大洲”单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24):30~32+37.
[3] 张东睿.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探析[J].学苑教育,2024,(15):49~51.
[4] 周冬梅.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分析与探究[J]. 天津教育,2024,(13):48~50.
[5]李 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名师在线,2024,(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