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初中历史解释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作者: 赵慈 谷轶 刘建国 胡凯璇 郑瑞鹏
摘 要:史实的确定离不开历史解释,历史解释都是史实的体现。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史实的看法,建构历史解释是初中阶段学生应达成的主要目标。通过分析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考查呈现的新特点,尝试探究初中历史解释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能为当下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史实;解释;新特点;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8-0016-07
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其本身就是对人类活动的记载,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而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的。历史解释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致力于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考查,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在2021年“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创设新情境,用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进行新的解释”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所学史实、解释的深入考查,并呈现出新特点。
一、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考查的新特点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新课标》中关于历史解释素养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具体包括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对上述要求的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在各省的中考试题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考查则具有以下新特点,下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考查对热点史实进行多角度、新视野的解释
热点史实是指与周年纪念和时政热点相关的史实。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一直不回避对热点史实的考查。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考查更加侧重从多角度、新视野对热点史实进行解释,选取了《南京条约》、麦哲伦环球航行、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共二十大召开等热点史实进行考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022年为《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11题结合这一周年热点考查《南京条约》签订产生的影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要求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本题没有直接用教材和《课标》中对《南京条约》的表述进行设问,而是用新材料“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脉络和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既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也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考查时空观念,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可谓高屋建瓴。
16.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处应填入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2022年为中美关系开始改善50周年,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课标》要求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本题没有直接设问哪一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是通过1949~1976年两国关系的变化目录节选,将中美关系相关史实整合在一起,考查学生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分析判断出这一时期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做到了兼顾即时热点和长效热点,并与教材紧密结合,从全方位和多角度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和会上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在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计755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中“ _________”处是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将此目标内容补充完整。并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上述目标,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试用所学知识,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本题与道法综合,紧密结合“喜迎二十大”这一热点选取素材,围绕“回望百年史,奋进新征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考查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本题紧密结合历史学科内容,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作为切入点,第一问通过中共七大召开时与中共一大召开时相比全党党员人数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第二问要求概括这一目标提出的主要背景,通过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结合第一小问“中共党员的人数变化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力量壮大”的史实,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征程这一主题进行多角度、新视野的解释;第三问要求学生在理解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国家的基本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新的角度解释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的依据。总之,本题从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中共七大确定的革命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纪元的开启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创新命题思路,考查新的历史解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考查整合所学主题、提炼新主题的解释
所谓历史主题,是指能够拓展史实、解释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问题。历史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学习主题的方式依次呈现历史的发展进程,要求学生掌握主干知识,理清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了解和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并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分析。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要求学生在掌握所学主题的基础上,从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一定的意义,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提炼出有别于教材和《课标》的新主题的历史解释。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历史。《课标》要求掌握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本题没有直接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而是通过文革时期教育的发展变化,构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新的历史学习主题,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相关主题,对“教育”这一新主题进行合理解释,体现了大历史观和历史的整体性。
27题整合了教材中“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等单元主题,通过新式武器研制、发展这一新主题的历史解释,让学生感受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脉搏。第一、二问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将新式武器的发展置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和地理空间的具体环境中,要求学生在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判定名称及杀伤力,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归纳其特点。既考查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可信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展现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达成度。第三问考查新中国在新式武器研制方面取得的成果,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三)考查开展跨学科主题的解释
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研究问题为核心,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是打破学科边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必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知识理解的必要环节。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在综合性、跨学科命题进行历史解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所学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17.同学们在开展“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图。该图所示历史事件的结束距今
A.500周年 B.503周年
C.530周年 D.535周年
《课标》中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本题没有直接设问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起止时间,而是以麦哲伦环球航行500周年热点为切入点,选择“中外海路交通发展史”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历史学科为本位,将历史、地理、英语三科知识有机融合,进行跨学科解释,这需要学生同时具备地理学科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英语学科要求掌握的词汇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本题既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性,又渗透了《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注重考查多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历史解释立体化。
此外,还有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题第14题结合美术、语文等学科,分析《抗战胜利》和《军民合作》两幅年画所反映的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时代主题;第19题分析“一战爆发前欧洲部分国家陆海军人数统计图”,需要学生结合数学柱状图识读能力,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四)考查初步探究社会发展趋势的解释
历史学是一门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展望是研究历史的动力之一。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坚持立德树人,彰显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通过所学史实、解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与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历史解释。
2022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通过对26题第三问洋务派、维新派等不同派别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救国方案的探索,12题辛亥革命的影响,14题全民族抗战的史实、解释的考查,体现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不同阶级和派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通过对28题第三问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5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6题以中美关系改善为代表的新中国的外交成就,27题第三问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军事成就的史实、解释的考查,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以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为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社会主旋律。19题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27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二战后新式武器发展的特点,21题联合国维和行动作用,既有对战争的反思,又有维护和平的行动,体现了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
(五)考查初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应具备的解释
在初中阶段,对历史解释的最深层次考查,莫过于历史小论文题目。这种题目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点的记忆,而在于知识点的应用,即如何建立史料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全方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实现对历史解释的渐次考查。河南、山西、福建等省份在中考试题中已经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小论文题的考查,这也是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