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心理干预平稳度过青春期
作者: 孙小梦青春期是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必经阶段,随着身心的迅速生长发育,学生多少都会有表现自我或行为过激的举动。面对学生的“叛逆期”,多数家长采取“不干预”“尊重”“顺其自然”等策略,让学生独自面对个人的成长烦恼,因此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最终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和个人幸福。有鉴于此,家长不能一味“等待”,而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做一名学生信赖的、合格的“新式”家长,同学生共同解决成长烦恼。
准确识别,有的放矢。青春期是学生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行为在时间与空间、强度和宽度上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加之青春期学生与父母沟通变少,因此,家长有必要储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以准确识别学生的青春期特点,如此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家长必须要了解青春期学生可能出现哪些“正常”与“不正常”行为,对于诸如叛逆、波段性厌学态度、容易冲动、注重外在形象、与父母交流变少等“正常现象”,家长应当做到适度“忍耐”,接纳、认同学生的想法与自我认知,同时在必要时,为学生划定行为边界,以引导学生顺利、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对于诸如学业急剧下滑,品行问题,长期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化问题,过度沉迷网络,吸烟酗酒,从事危险行为等“不正常”现象,家长应当积极预防、主动干预,寻找问题的根源,必要时应寻求专业心理专家的帮助,给学生以明确且适合的建议和发展方向,进而帮助学生脱离“泥沼”。
主动担当,共生共长。青春期问题不仅关涉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幸福。作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引路人,家长应当摒弃“放任自流”及“严格管教”等过于极端的教育方法,并主动积极应对,掌握行动策略分寸。具体而言,一是家长要抛却焦虑,对自己和学生抱有信心,相信学生在自己的细心陪伴下能够平稳过度;二是家长要为学生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通过“非暴力沟通”发展牢固亲子关系;三是家长应当鼓励学生,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探索世界,克服困难;四是家长要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为学生建立规则,以使规则建立在协商一致、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以保证规则的有效性,发挥规则的激励作用。如此一来,青春期就不仅是学生成长成人的人生黄金阶段,更是家庭共克难关、加深亲情羁绊的契机。在学生青春期,用爱与鼓励陪伴学生成长,家长最终也会收获更多的育人智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烦恼,青春的意义在于成长,希望家长都注重学生的青春期,与学生共同体验青春之痛和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