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设计: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新样态

作者: 颜映霞

摘   要:习作任务群设计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设计中渗透任务群内容,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的习作路线,为习作课堂注入丰富的动力。习作任务群设计不是单纯的任务罗列,而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利用习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研究,可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提升习作综合能力,突出任务群的助学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习作任务群;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7-0027-03

习作任务群设计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创新举措,教师利用任务群设计展开写作教学设计和调整,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习作学习的机会,创造丰富的写作教学起点。学生是习作主体,教师在习作任务内容整合、习作任务形式创新、习作任务活动组织、习作任务训练设计等方面展开具体研究,能推动习作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为学生创造适合的习作学习环境,形成写作教学的新常态。

一、整合任务内容,创新写作教学设计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习作任务群,能够创造丰富的习作契机。语文教材有习作单元内容设计,教师要做前期研习工作,对相关材料和内容做整合处理,为习作任务群设计提供素材支持。习作任务群内容来源于教材,教师在做任务内容整合时需要有吸纳提炼的意识,合理运用教材,适时延伸眼界,广泛关注习作素材渠道的开发,以拓宽习作任务群设计视野。

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主题为“学会记事”,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对习作文体还不是很清楚,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对单元习作素材进行重点研读,梳理出重点信息。由于学生对记叙文文体特点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应重点介绍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的特点和要求:记叙文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写人为主,一种以记事为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写一件事,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揭示这件事的内在含义,突出其哲理。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习作素材搜集,开始习作构思,需要教师及时跟进观察,给予必要的提醒。学生有了明确的习作任务,习作学习可得以顺利开展。

教师从专业角度解读记事记叙文的写法,给学生规划清晰的构建路线。学生对记叙文文体特点有了一定了解,能够通过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思考和构建,布设具体的习作任务,其习作操作渐入佳境,说明教师习作指导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开始了解记事记叙文的特点,在习作构思中建立写作能力,这样的训练具有更高的价值。可见,整合习作任务,教师从习作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其辅助效果显著。

二、优化任务形式,创新写作教学组织

习作任务群没有固定格式,教师在组织习作任务群时,要对呈现形式做优化创新设计,以便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创造新的教学起点。记叙文、议论文是初中阶段习作的基本文体,教师在设计习作任务时,要对记叙文、议论文组织形式做细化处理,根据文体写作需要做出创新设计。如记叙文选材、立意、结构、表达等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空间,教师针对学生习作实际提出具体要求,能够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任务设计,对习作任务做细化要求,需要学生按照任务展开习作规划和操作,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第三单元习作任务为“写人要抓住特点”,学生对人物描写最为熟悉,也储备了不少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活动,要求学生针对“写人物要抓住特点”主题进行具体思考和解读。学生响应比较积极,开始介绍一些操作方法和习作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写法介绍,并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结,通过整合,以习作经验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借鉴学习。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展开多重互动交流,对习作写法进行专项讨论,初步建立学法共享局面。

教师没有直接布设习作任务,而是将学法交流作为任务推出来,要求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经验和方法,并通过共享学法形式实现习作指导的目的。学生都有写人的经历,方法积累也比较丰富,教师从学法交流角度展开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学法探索行动,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特别是教师的归结和梳理,以及针对性传授,对学生的帮助更为直接。任务设计有不同选择,教师将学法交流当做任务来布设,这本身就是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三、推出任务活动,创新写作教学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习作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触动,产生丰富的习作调动力量。其中,素材整合、主题研讨、学法交流、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网络交互、仿写创编等都属于习作活动范畴,教师要结合教材习作要求做出对应选择,组织学生进入习作活动,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习作共识。习作活动形式众多,教师在安排活动时,要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意愿等因素展开客观分析,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习作任务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以习作活动形式展开任务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调动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主动性。在教学第四单元习作“思路要清晰”相关内容时,教师设计习作任务:习作包含几个环节,确立写作主题,设计习作题目,选择习作材料,进入习作构思,列出习作提纲,规划习作程序,展开习作表达,完成习作任务。在这些环节中,设计习作提纲最为关键,学生需根据自己的习作经历,说说习作提纲该如何构建,并在学习小组内介绍自己的做法。学生对习作提纲设计并不陌生,但平时习作没有列提纲的习惯,此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做提纲互动讨论,给学生提供习作交流的机会。在集体讨论环节,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展开多重交流对话,帮助学生顺利找到列制提纲的方法。

教师围绕列习作提纲展开任务设计,应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提纲列制情况,并共享一些学法。学生对列提纲学习任务比较熟悉,能够主动展开思考,进入提纲操作环节。在具体互动中,教师的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指导,确保学习交流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将提纲制作设计成学习任务,以此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

四、延伸任务设计,创新写作教学实践

设计习作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做好生活对接设计,为学生准备生活化的实践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展开习作训练,其感知体验会更为立体而深刻。学生对生活化习作任务更为敏感,教师对学生生活习作要求做客观评估,针对性设计一些实践性习作任务,提出具体的习作要求,能够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提升习作综合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习作思考,规划习作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动力。如教学第六单元习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这个单元接触到的课文都属于童话故事,学生对习作想象和联想应用比较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习作任务为:展开丰富联想,创编一篇故事,放开想象的翅膀,写出新意,呈现出积极意义。学生接受习作任务后,都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规划,习作讨论逐渐热络起来。学生对想象性作文很熟悉,能够顺利启动想象思维,但要写出新意和积极意义,需要更加严谨的构思,教师从学法角度展开介绍,组织学生进行构思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在展开想象时,注意对接社会和生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习作学习,能顺利推进学习进程。

教师设计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展开习作构建,学生回馈主动,其实践体验更为丰富。学生对想象性作文有特殊兴趣,教师针对学习习作心理展开设计,推出一些习作任务,给学生提供学法指导,确保习作训练顺利展开。从学生习作表现能够发现,教师习作训练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学生主动进入到习作操作环节,其习作能力得到锻炼。学生面对教师布设的习作任务,有比较高的责任心,同时教师的针对性指导,给学生习作带来更大的信心。

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习作任务群教学机制,能为写作教学带来更多选择。学生对习作任务群比较有感觉,教师科学设计习作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任务讨论,让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建立习作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习作任务群设计虽没有固定要求,但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学生习作需要做出任务筛选和组织,以为学生顺利启动习作思维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德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习作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1,(04):139~140.

[2]许   红.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新处方”[J].课外语文,2021,(13):131~132.

[3]常   晟.追本溯源  精准击破——初中写作教学案例与思考[J].中学语文,2022,(11).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