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生玥
摘 要:教师以人教版英语(2019版)必修一Unit 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通过分析学生英语基本学习情况、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结果以及学生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原因,完成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学情分析,实现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提出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诊断测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064-04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然而,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上缺乏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针对性,这主要是源于对学生的阅读技能弱项缺乏准确的评估。因而,本课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指导,课前对学生的阅读微技能进行诊断性测评,根据测试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升阅读课的学习效率。
一、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学情分析
(一)学生英语基本学习情况分析
参与研究和测试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36名同学。这些同学刚刚进入高中,正在适应初高中英语学习差异的阶段。学生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部分学生是来自我校初中的毕业生,部分学生是由外校考入的初中毕业生,还有4~5名同学是体育特长生。测试后,经过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词汇量不足,很多生词不认识;阅读中有一些长难句不好理解;阅读速度有些慢,需要提升。
(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结果
高一年级两个班级在本次英语综合能力诊断测试中的班级平均分为57分,达到高一年级的低水平(见图1),词汇量水平达到高一年级的词汇量要求。
就阅读方面而言,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为60分,较弱的微技能为推测生词含义、确定句间逻辑、理解主旨大意和理解主要观点。其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最弱的微技能是推测生词含义。
(三)学生高中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原因分析
得到测评结果后,通过与学生进行访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分析总结出以下原因:
1.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阅读量小,阅读的文章体裁范围较窄,基本集中于课本素材和相关练习题。
2.学生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考查的阅读能力还不十分了解,词汇量尚缺乏。学生的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仍有待提升。
3.学生缺乏恰当的技巧,如词义推测技巧。学生进入高中后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专门练习,未能掌握相应的方法。
二、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计划
根据与学生访谈和结合日常教学过程所做的分析与反思,以及测试平台给出的教学改进建议,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做出如下的教学改进计划。
第一,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提高各项阅读微技能。
第二,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获取大意,区分主要观点、次要观点。
第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词汇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重视分析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借助衔接词、背景知识、上下文理解句间、段间关系展开理解。
第四,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利用生词前后表示同义、对比、举例、解释和概括等线索推测生词或短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在遇到生词时,根据词汇在句子中承担的语法功能,如主、谓、宾等推测词性或词义。
三、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自然灾害,探讨了“人与自然”主题下,当人类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时,应该树立防灾意识,不断研究和认识自然灾害,提高在灾害中逃生和生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分为六课,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总体遵循了认识自然灾害是什么,从描述自然灾害发生的场景,到学会如何应对这些自然灾害这样的单元大观念。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会描述自然灾害。学生通过阅读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分析报告文学的语言特征,欣赏其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理解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本文的文章标题是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文章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和灾后的救援与重建。从文本叙述的手法来看,这篇文章属于报告文学。本文的题材和所描写的人物均为唐山大地震期间的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且在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上,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以地震发生的前、中、后的顺序,向读者整体描述了唐山大地震这场灾难。开篇描述了地震前乡村出现的异常现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营造了地震前的紧张氛围。第二段和第三段着力刻画了大地震发生时的惊人场景,以及灾后满目疮痍的绝望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例如:“Hard hills of rocks became rivers of dirt.”“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等等。全文的描写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灾害无情人有情”的思想感情。
此外,报告文学的另一语言特点是遵循真实性原则,因此,文章中对于数据的多次使用,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感。例如“eleven kilometers directly below the city”“more than 150 kilometers away”“nearly one third of”“eight kilometers long and 30 metres wide”“two thirds of the people”“thousands of children”“more than 400,000,75 percent”“90 percent 150,000 soldiers”“more than 10,000 doctors and nurses”等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基本可以厘清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在阅读中和阅读后,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根据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内化。
另外,本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与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发生时有关的名词、动词。这些生词对于学生的阅读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根据词汇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去分析的话,即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从而减少生词对阅读的影响。例如,“There were deep cracks in the well walls.”中的crack即可以根据本句话中的状语“in the well walls”做出猜测,其含义应该是“裂缝”。文中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词汇的语法功能推测词义,这也是基于诊断测评结果的弱项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学生能够获取语篇大意并分析报告文学阅读语篇的文本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纪实性报告文学语篇,发现该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和叙事要点。
3.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内容和词汇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4.学生能够从文本的描写中加深对其表达的情感的体验,反思我们从灾难中应学到什么。
5.学生能够简要描述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事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见附表)
四、基于诊断测评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本课例将诊断测评结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分析班级的诊断测评报告,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推测生词含义”这一项阅读微技能存有明显不足。因此,本节课中,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聚焦学习了词义推测的方法和技能。学生通过合作,借助上下文内容和词汇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对目标词汇的词义进行推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加工和内化,创造性地进行输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的含义和词的用法,在提升阅读技能的同时,有效扩大了词汇量。围绕主题,依托语篇,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关注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基于诊断测评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学情,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诊断测评中,了解了自己的弱项之后,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得到了相应提升,最终有针对性地达成提升测评反馈弱项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张 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