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作者: 王同国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课程知识内容,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为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同时要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利用社会热点,拓宽教学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动态,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角度,也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眼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并将其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例如,在进行《生命可贵》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相关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然后再将这些案例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案例,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脆弱性,让学生对于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的秩序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能遵守规则,这样不仅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风貌,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明确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明白规则与秩序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不仅可以维护班级的良好形象,还能够提升班级整体风貌。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事故形式,其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为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一些典型案例,并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又能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二、利用生活素材,挖掘课程资源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关注,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绪变化。这样才能够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整合,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学习的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涉及社会生活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整合,通过挖掘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其对课程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整合来挖掘课程资源,使其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到课程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进行影响。例如在学习《理解权利义务》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学生的生活实例,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自己曾经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一些事情,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到公民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内容。通过整合生活素材,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课程知识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可供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结合课程内容来挖掘生活素材,通过整合生活素材来挖掘课程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程资源开发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导致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互动白板和多媒体课件,它们能够将课程内容以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和数据库,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兴起,也为课程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微课视频能够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炼和讲解,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掌握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深入讨论和案例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调整,实现个性化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
四、利用课外实践,拓展课程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广泛且深入。在开发与利用这一课程的资源时,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地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或者安排他们到社区、企业及政府部门参观学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这些活动后,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体会到我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模拟法庭的庭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发与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时,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和优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对课外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晓.“互联网+”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12):215-217.
[2]文琳.整合应用微课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J].数据,2022(05):144-146.
[3]宋琨.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云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3(07):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