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

【摘要】当下,情感教育已逐步渗透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创设独特的情感情境等实践方法,以期通过情感教育与知识教学相辅相成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能力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只是传授语言基础知识,更是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情感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情感教育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本文探讨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创设独特的情感情境等实践方法,以期通过情感教育与知识教学相辅相成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发展及情感需求,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情感的引导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这和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求不谋而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处在情感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动力工厂;教材内容的情感挖掘就是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学习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升文学素养的催化剂;学生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就是学生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的助燃剂;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点火器;情感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情商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性质决定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深入挖掘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流淌着作者的情感,无论是散文还是议论文都蕴含着作者的家国情怀,哪怕是说明文也暗藏了作者至情至性的情感,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宝贵素材。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情感元素,如情感关键词、情感冲突等细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会文学之美、剖析作者传递的情感脉络,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

比如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教师示范朗读“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时,重读引导学生挖掘出情感关键字“熬”中浓缩的母亲忍受寒冬的艰难;和学生讨论文章最后一句话时挖掘作者“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情感价值,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深厚、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认知,形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观。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情境的独特创设

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中的情感核心,精心创设独特的情感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情感氛围,让文章的情感呈现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在情境中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和认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得到情感熏陶和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太空一日》时借助问题创设情感情境,在学生观看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视频后引导学生“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我们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小组讨论“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境,获得了勇敢和智慧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了杨利伟的智慧和果敢坚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科学的热情。在这样想象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情感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还可以借助开展故事会、角色扮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方式创设独特的情感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发展,让学生在互动和联想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内涵。比如教学《愚公移山》时,课堂开展《列子》寓言故事会让学生扮演愚公去讲述和表演,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角色的情感,理解执着、坚定的“愚公精神”,产生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奋进勃发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同时在模拟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小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6

[2]徐贞珍.将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的基本技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