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吴崇青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诗歌教学成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诗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本文提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一些创新策略,以期为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诗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因此,优化诗歌教学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情感助力诗歌教学
诗歌语言精炼,通过短短几十个字表达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内涵,需通过形象化手段激发学生情感。例如,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播放“汶川地震”道路中断的视频,使学生惊叹蜀道之难。通过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情感,深化理解。诗歌教学中,以情感助力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共鸣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群文阅读观助力诗歌教学
传统单篇教学易造成诗歌阅读碎片化。采用群文阅读法,系统化展开诗歌教学,提高阅读量和鉴赏能力。例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引入《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立体认识作者。群文阅读法注重整体性,提升学生鉴赏水平。通过多篇诗歌的对比鉴赏,学生对诗歌、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以写作助力诗歌教学
写作是宣泄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创作及诗评写作,培养创作热情。例如,仿写《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描写,提高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入,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学习《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后,要求学生从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写一篇诗歌评论文章。通过这一活动,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成就感。
四、以课外资源助力诗歌教学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古诗词节目,以独特方法解读诗歌,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可节选节目中与所授诗歌相关的内容播放,丰富课堂内容。这些节目深受学生的喜爱,教授们也成了这些年轻学生的偶像,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观看这些节目可以学到比课堂中更加丰富的知识。
创新诗歌教学策略,可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加强思维能力。通过情感、群文阅读、写作和课外资源等创新策略,诗歌教学将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创新诗歌教学的策略,可以扩大学生在诗歌方面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诗歌鉴赏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