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壁市辅仁中学感恩教育活动研究
作者: 张杨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生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JKLX-132)研究成果。
摘 要: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养成识恩德、感恩的习惯,并且有利于初中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学业事业的成功,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感恩教育
一、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感恩意识缺乏,自身存在诸多问题,限制其身心健康发展。近一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感恩班级文化、锻炼同理心,想象亲人的生活、学生感恩作业、每日三感等。在诸多感恩教育后,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对待父母,他们记下了父母的喜好,在家中能够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对待老师,他们主动问好,上下课能够帮老师倒水、拿书;对待同窗,他们相互间给予帮助,为了班级荣誉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奋进。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到处是一片祥和景象。
二、感恩教育前调查结果
初中生感恩整体状况及性别差异
初中生感恩的年级差异
三、辅仁中学感恩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根据学生感恩现状,特制定感恩教育活动系列方案。
(一)感恩活动一
活动主题:感恩与爱,阳光心态
活动目标:通过感恩主题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心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生活的目标。
活动内容:
1.观看影片《水知道答案》
在每班播放《水知道答案》,调查学生在观看后的表现,以了解初中生的感恩心态。
2.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根据学生观后结果,由心理辅导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和辅助方法。在各班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3.心理活动
心理老师在各班开展心理感恩活动,让每位学生对本班同学进行现场感恩,从而提升每位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增强本班凝聚力,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感恩活动二
活动主题:锻炼同理心,想象亲人的生活
活动目标:通过感恩主题教育使学生懂得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心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生活的目标。
活动内容:
我们让大家各自选择身边的一个人,来想象他们一天中的经历:
每个人选择一个情景跟大家一起讨论:
作业:为父母分担家务
(三)感恩活动三
活动主题:每日三感
活动目标:通过练习每天去寻找3件值得感激的事情并且进行记录,来逐渐培养感恩的情绪感受和发掘值得感恩之事的能力。
活动内容:
我们让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感恩三件事并尽进行谈论,对其他人的感恩事件进行谈论并借鉴学习
作业:坚持每日感恩三件事打卡
四、感恩教育后调查结果
初中生经过感恩教育后感恩的前后变化研究
感恩前后对比(M±SD)
五、结果分析
在感恩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易感恩,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更懂得感恩。男生较女生情感含蓄,他们认为只要心里有没必要把爱表现出来,而感恩正是通过行为意识体现的,因此男生在感恩上的得分低于女生。这一年我校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包括班级校园文化、每周感恩作业、锻炼同理心等,切实把感恩落在实处,把感恩融入到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校学生与他们刚入校时相比,在感恩意识行为上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在父母生日时能够主动给父母送上祝福,回到家能够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在学校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主动帮老师拿书、倒水等等,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秀兰.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的策略[J].2007,5.
[2]肖艳.青少年感恩缺失与学校感恩教育策略探微[J].2008,5.
[3]孙玮玮.青少年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J].2014,5.
[4]张立艳.中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J].2010,6.
[5]陈宝平.中职学生感恩意识养成的对策研究[J].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