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扣新课改要求 实施有效性教学
作者: 柳丽珊【摘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本文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笔者从教多年的实践经验,围绕充分利用导学案、运用变式教学、通过课后辅导、注重讲评试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有效性;导学案;变式教学;课后辅导; 讲评试卷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重庆教科院张斌说:目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就是说的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数学教学”现已成为这一领域中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我们老师不断探讨。
一、充分利用导学案,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同时,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指导为载体,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交流、检测,真正跳出了题海。导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接触、学习知识, 能够促使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自主探索,并根据导学案的要求,有效地训练和掌握自主探究的方式。尤其是通过课堂的展示、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快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运用变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变式教学指从一道题目出发,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问题或改变题目设计的情景,重新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是指对例习题进行变通推广,重新认识。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积极思维,触类旁通,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变式训练,使优、中、差的学生各有所得,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求最值时,我让学生先求函数 的最小值,解决后,我再将题目的条件稍作变形:
变式1:求函数 在区间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此处可继续变换区间,如改为区间 或 等)
变式2:求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小值。(此处可再追问学生,如果还要求最大值呢?)
变式3:求函数 在区间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样,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由易到难,使学生明确二次函数的最值在何处取得,与区间和对称轴的相对位置有关。
选择习题进行变式,不要“变”得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变式题会让学生认为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实际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难度“变”大的变式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因此,在选择习题进行变式是要变得有“度”,恰到好处。同时,习题教学的变式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习题教学中,所选用的“源”题一般以例题为主,变式时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例如,在高三复习时,我与学生一起完成习题“一动圆M与圆 外切,与圆 内切,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点评后,我将题目变为:
变式1:若动圆M同时与圆 和圆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2:若动圆M同时圆 和圆 都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是什么?
变式3:若动圆M与圆 和圆 一个内切,一个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又是什么?
实践证明,变式教学能摆脱“题海”,变被动思维为主动自觉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变式教学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在曼妙的演变中体会数学的快乐。
三、通过课后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后辅导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做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辅导方式与计划,对课堂进行合理的延伸和巩固。要更好地做好课后辅导,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个别辅导,即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2)小组辅导。主要是针对中等生,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此时可以分组后进行组与组的比赛,以此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3)班级整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4)年级交流辅导。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借鉴,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的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注重讲评试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考试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教学工作,而考试后的讲评是考试工作的延续和深化,也是教学常规的一个基本环节。试卷讲评课,就是一种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疏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型。它是师生教学双方“反馈——矫正”的过程。只有试卷讲评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发挥考试的应有作用,即用考试结果诊断教学,改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必须讲究评讲方法。有些问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问题则需要“仔细解剖”, 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要分析透彻,讲解精辟;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强调;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精心分析,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因而在讲评试卷前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答卷情况,把学生问题进行分类,结合学生出错情况选择评讲方法。
“引”而有道,“学”而有法,新高考侧重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更应致力于实施有效的教 学模式,这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帮助学生以最低的成本圆梦高考,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作者:李晓峰
[2]《教学与研究》2020年26期 作者:孙玲芳
[3]《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3期 作者:翟新燕
[4]《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刘建国 刘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