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 黄海【摘要】 创新的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新时代输送创造型人才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深入尝试和思考。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依托,主要从营造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高级心理活动,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新时代输送创造型人才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深入尝试和思考。语文是语言学科,更是思维学科,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1]本文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依托,主要从营造课堂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是打破原有认知范围,质疑和批判已知结论,创造新方法的一种思维过程。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善于打破常规固有思维框架,多角度发掘规律,高效精准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社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创造性思维过程需要后天不断培养和训练,只有勤于思维才能善于思维,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和思考去质疑和探究,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新想法,保持思维的活跃和连贯及时突破性创新,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终身学习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样也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可以说,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2]。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照书念书、教参是真理、考试答案是标准的陈旧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有意无意忽略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谈不上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初中语文课堂是师生知识的交流,更是师生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讨论的热情和思维的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比如好听的音乐、有趣的话题导入,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互动,营造充满活力、尊重学生表达自由的宽松和谐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思考、去表达和创造,从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白杨礼赞》一课,上课开始时,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植物的品格,互动调动课堂氛围顺势导入新课;接下来运用多媒体课件以雄健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雄姿,使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作品的情感;第三步,课堂提问、讨论,指导学生齐读和独立朗读重点段落,揣摩读法,讨论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朗读对比效果,引发学生思考这组排比反问句的意思以及通过讨论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学生在讨论中、争论的环境中增强了自信心,发现更为深刻的问题,产生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单一、重复的课堂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兴趣盎然,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丰富课堂内容,幽默风趣地引入生动的案例,灵活多变地变换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书刊网络、博物馆等多元化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而变换教学方法更是有多种形式,比如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后鼓励学生再提问和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讨论和质疑可以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内力。还有些教学内容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大胆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激发学生由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和大胆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开国.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的关系[J].《学校教育研究》,2016.13
[2]王晓萍.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