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作者: 臧加芬摘要:生物这门学科,学生在初中有所接触,但是高中内容比初中抽象,加上学生初中所累计的知识只是表层,这为高中生物教学交大难度。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即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认真,但是学生收获的东西却很就涉及到有效教学的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实现高效生物课堂教学谈谈自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悬念主体性
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展需要。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和着力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用、有效策略。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教学效率的地位和作用,成为顺利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因素。物新课改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教学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致学效率。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导入创设悬念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DNA的结构》的学习可这样导入:向学生讲述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海啸事件(引起学生注意,营造学习氛围),然后提问:这次海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各国专家对抽寻到的遇难者遗体进行鉴定,但很多遗体破坏比较严重,已经无法从外貌特征上来辨认,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用DNA 鉴定。
二、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三、学生扮老师当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是,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达到学习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新知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阅读课文主动获取了知识,老师在课堂中真正起到点拨作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本堂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四、引导探究,质疑式提问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也应用于生活。老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有联系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吃的面包和馒头为什么会那么松软,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与酵母菌有关)接着提问:酵母菌发挥这种作用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大家都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那酒精是谁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这些问题的创设环环相扣,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最终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有可进行无氧呼吸。这些探究问题的创设体现出老师在教学中就要以学生现有的生物知识为基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发生质疑最终提出有意义的探究问题来。
五、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课标的要求,大胆地设计,广泛拓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课堂之外,置身于真实背景之中,丰富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