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 苏长臣

教师要赢得社会的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赢得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认为,教师赢得学生尊重,有三条基本准则。

一、要拥有爱心

爱心是教育发生的基石,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教育不是站在讲台上讲就能完成,教育不是把自己的学识全部倒出就能完成,教育不是一味的赞扬学生、随便的讽刺差生,更不是不随我心就大发脾气不守纪律就大打出手,教育是忍耐,教育是等待,教育是看见儿童眼睛闪动的内涵,教育是充实儿童心灵的丰富和唤起儿童美的期待,教育让儿童发现生活的诗意,享受读书的美好,感受人间的温暖。一个人的教育能力从无到有是缓慢练就的,别幻想一上讲台就俘虏学生,一对学生关心就赢得好感。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注入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她需要规范,她需要技巧,教育更是关怀,爱心是其灵魂。对学生持久地爱,是不容易的,那些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情绪易激动、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个下马威,对已养成许多生活学习坏习惯、基础知识掌握很不牢固的学生,喜欢他确实很难,但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铁肩担道义,要学会爱人,爱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缺点也很多),更要学着爱上课捣乱、作业完不成的学生,这里的爱,不是容忍,退步,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同情他,承认他的不足,宽容他的缺点。不如此,谈不上教育,也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是隔膜的,交流是阻碍重重的。爱是师生间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教师和学生情感畅通,当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学习成绩并不高的学生时,当教师压制心中的怒火倾听完学生激动的述说时,当教师苦口婆心、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让学生心悦口服时,我们已收获许多,我们已经打开了教育的大门,真正的教育开始了。

二、要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形成各个不同的性格,或开朗活泼,或胆小沉静,或调皮好动,或执拗封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从心底盼着老师的鼓励,表扬。因为,他们需要老师的承认,来战胜自己的渺小,他们需要老师的大力支持,来战胜学习的困难。学生眼中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是可以信赖的。有的教师却没有很好呵护学生这种可贵心理。有的学生不听话,甚至违反纪律,应该说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常常是不自觉的,看似“有意”却是“无意”。恰恰这时候,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恰恰这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了解学生提供了切入点。切忌让自己的脸变得难看起来,那种怒气腾腾、高高在上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批评,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表面上知道错了,心里却不服。如若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学生的眼光就可能透露不满了,甚至,这样下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反感你,不给你学了,更何谈对老师的尊重?这样下去,教学目标成了摆设,教育没有发生,更何谈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掌握学生的一切信息,敏锐捕捉重要变化背后的原因。观察学生,是认识学生的重要一步,是掌握教学主动权的前提。不要简单的认为,学生这么小,尽在掌握之中,也不要武断的判定,学生难于控制,任其自由发展吧。准确把握人的特点,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师要力求练就,最起码要有这个意识。观察要有计划,目的是什么,察其言观其色,多方了解,及时记录,谈心,家访,调查,辅导,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琢磨,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锻炼自己从繁杂的事物中的研究能力,使自己的教育建立在学生的过去、现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要看出低成绩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后取得的,要看出上课走神、精神苦闷的结在哪里,要看出不苟言笑的背后藏着的秘密。教师不断观察着,不断琢磨着,一个个学生在你的脑海里,是一个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教师知道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并把琢磨学生的性格特点当作一种乐趣,那么,无与伦比的丰富充满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每天都是崭新的,师生彼此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三、要学会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展现高超的课堂教学水平,是赢得学生尊重根本。教师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的是一群迅速成长的孩子。未来的45分钟,由你主宰。刚开始的教学可能新鲜,有体现出自身价值的愉悦。时间不长,有的学生听讲时蠢蠢欲动,有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理不睬,有的学生在挑战老师的耐心方面跃跃欲试,课堂教学进行到25分钟,局势悄悄起了变化,变得难驾驭起来。是学生真的难教育吗?是学生故意捣乱吗?是教学这样无趣味吗?不错,人要经过这样的迷惘,有责任感的教师更要经过这样的“折磨”。善于驾驭课堂教学,是教师一种重要能力,甚至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我的理解,驾驭课堂就是组织全班学生有序学习、高效学习。驾驭课堂的前提是驾驭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教材的内容活化为自己头脑的东西,做到精心设计,挖出适合教材、学生、自己三者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如此地步,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就不是放在思考教材上,不是放在教学步骤的顾虑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上,集中于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象优秀教师能察觉每个学生思维的变化一样,这样的教学,指导是那么的深入、准确、有力,各种类型的学生能被你征服。驾驭课堂的灵魂是组织学生学会学习。组织起来,全班就不散漫,组织起来,课堂就不单调。组织自学,组织讨论,组织交流,组织评价。自学累了,可检查检查,遇到难题,可讨论讨论,有了收获,就交流交流,回答精彩了,就评价评价。学生个人、小组、班集体、教师四者互动起来,构成了立体的交往网络,而在这复杂的互动背后,哪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哪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教师有步骤、有层次的组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发生流动的、丰富的交往,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课堂教学氛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是有序的,师生的交往是畅通的。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永恒的责任,当我们和学生都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当我们和学生都沉浸在交往的愉悦中,当我们和学生都感受到彼此在成长,我说,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这是在教师充分赢得学生尊重的基础上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