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成因与应对方法浅析
作者: 李艳芬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关注农村教学,积极解决教学之中存在的困境,比如学生学科学习状况不佳等问题,促进各学科教学各好更快的发展。本文将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造成农村学生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包括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不到位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家庭教育缺失或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解决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办法,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对策
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农村初中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整体状况不佳,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状态,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简单的应试、流利地表达或者写作。对此应研究“学困生”现象,探究可行性改进措施,逐渐转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使之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逐步提高英语知识水平。
一、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困难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不到位
要想学好学科知识,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科认知,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科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有效学习,如此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的观察,当前初中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认知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历来认识不到位,在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未能正确认识到英语学科学习的特点和重要性,进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未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制定英语学习的方法,英语学科的学习是一种语言的系统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多说,多用。而在我们没有真实有效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实际状况下,我们必须自己创造语言环境来帮助自己学习。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组句、写作,其实都是学生自己在为自身创造有效的语言环境;而小组合作练习、讨论等课堂教学常规更是在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不存在,人为的语言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又没有把握住或内心认为学习英语根本没用的想法,最终导致部分学生失去 了学习英语这一学科的根本动力。
2.部分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无效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可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强化他们学习的认识,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反之,将会导致学生厌恶学习,表现出厌学等叛逆行为。基于此,为了能够促进农村初中生良好地学习与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而现实情况则是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无效。一些农村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进而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孩子一次次适时教育的延迟只能导致孩子的问题愈发地严重而无法收拾。还有一部分家长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导致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
3.部分教师对农村学生的认知情况了解不足,导致教与学两环节无法进行有效衔接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认真地规划设计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未深入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包括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仅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要求,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模式,创设如何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部分学生都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做法
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
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学科,需要对英语这一学科进行正确的认知。英语学科的学习是一种语言的系统学习,要学习一种语言,必须要多说,多用。而在我们没有真实有效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实际状况下,我们必须自己创造语言环境来帮助自己学习。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组句、写作,其实都是学生自己在为自身创造有效的语言环境;而小组合作练习、讨论等课堂教学常规更是在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没有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那师生之间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语言环境,而最好的语言环境创设在课堂,所以一定要把握课堂上的语言学习氛围,进而进行有效的英语语言学习。针对“英语学习无用论”,首先就要转变学生英语学科学习无用的思想。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呈现英语表达的视频或者片段,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英语语言应用的场景及其重要性,逐渐转变其偏差的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自身学习的自信心,还应当将多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语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与他们知识水平相匹配的英语电影、组织学生学习英语歌曲、组织学生做游戏,完成英语知识相关的游戏任务等,如此势必能够逐渐影响学生,使之感受英语语言魅力,别深深吸引,产生浓厚的参与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自信心。
2.进行有效的家校共育
家庭环境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的营造,可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习,保持良好地心态,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教学活动,认真学习。为此,家长应在工作之余,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身上,了解学生学习和成长情况,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掌握学生日常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引导,使之能够转变对英语学科的认知,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科学习中来。另外,针对部分学生家长无法为初中学生学习提供知识上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但是学生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协助教师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进而形成有效的家校共育。
3.切实了解学情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好课程内容,更要备好学情,只有课程内容与学情相适应,才能真正的让教师有所教,让学生有所学。而如今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农村学生要想能学有所成,更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渠道,这也就给基层老师们一个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基础且认知有限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结束语: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佳,出现不程度的厌学现象,主要是学生英语学科认知不足、家庭教育效果不理想、英语教与学脱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对此,还需要学生、家长及老师多方面做出积极地改变,思想上改变认知,行为上积极有效,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创新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让教与学相适应,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教授和家长的积极指导下进行有效地学习,逐步提升自身英语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