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作者: 徐梦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数学素养确定教材整体教学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而且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确定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让学生在以层次化阶梯化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有效进行数学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有侧重化地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以任务化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每节课授课过程当中有侧重点地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高中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依据确定核心教学目标任务,而且要能够在全册书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让学生建构单元知识网络,并具象定位到课时目标,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锤炼数学学习必备的思维品质,形成数学关键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建模的过程当中学会在直观想象、数据分析以及数学运算。

一、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基于数学素养确定教材整体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导向。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有效研读新课标对教材整体教学内容素养培养的要求,为教学目标确定提供落脚点和方向。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目标有效展开的着力点,学生要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自身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直观想象、抽象思考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当中运用数学运算进行数据分析。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的数学整体结构确定大概念结合教学任务目标,引领学生有效搭建数学整体知识框架,让学生能够在分析数学学科本质的过程当中感悟数学知识脉络。在制定高中数学整体教学目标以及本册书宏观教学目标基础之上,教师要结合不同教学单元以单元为整体整合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单元整体知识有效掌握过程当中不断拓展数学建模能力。如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教学单元,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基本不等式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逻辑知识点,围绕核心目标以及教材网络知识结构,教师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数学知识建立单元数学知识网络。教师要关注单元教学目标当中数学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点,让学生能够在单元整体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块,掌握数学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整合性学习当中有效把握教材整体知识以及单元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整合。

二、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课时教学目标,结合教学教材内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具象化。

单元教学目标有数学素养培养的整体性,但是仅仅依靠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不能有效完成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师要将数学素养要求与课时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在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当中确定不同的素养培养落脚点,教师既要把握整体全局又要把握课时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授课内容既可以以教材原教学逻辑内容为基础展开课时教学,又可以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师既可以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基于素养培养设计课时目标,又可以以概念生长为线索确定素养培养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及分类的恰当性,以素养培养为基准从培养层面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等数学关键能力培养。如在《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教学目标的确定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本课教学内容以及数学素养提升的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经历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用平面几何模型去解决代数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在感受数形结合魅力的过程当中运用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直观想象有效推导的过程当中去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推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三、结合学生数学实际素养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以分层教学目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以主体化学习模式进入课程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感悟数学学习知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当中逐步建立数学认知结构。但是无论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在直观思维和逻辑推理当中形成数学概念还是在课堂知识巩固有效进行数学训练的过程当中每一位学生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依据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有效促进学生都能够经历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要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素养,关注数学素养培养与学生现有能力之间的关系制定适合学生现有学习基础的与教学大纲要求有效衔接的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之上有效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适应学生的认知逻辑,让学生在自身数学运算和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去进行数学抽象以及逻辑推理。如在《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这一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认知逻辑和直观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展开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经历数学数据分析和数学计算去进行数学建模,把握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学会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当中去。

总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目标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现有实际能力以及教材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学生素养培养为核心展开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22,38(Z2):35-42.

[2]朱希燕.探究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