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思维结构评价的探索

作者: 卢俊英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思维结构评价,不仅是高中地理素养提升的需要,也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当中思维能力提升的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当中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思维状况建立多点思维结构评价。授课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提供开放性的高中地理问题,避免单纯以知识点作为思维结构评价体系标准;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同组异质原则组建合作思维小组,让学生在合作研讨和评价中高效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结构;评价

高中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过程当中课堂生成表现,而且要重视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真正能够运用高中地理理论知识去解决高中地理实际问题。教师不仅要探索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外在表现差异,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评价。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可作为对思维结构评价当中的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的理论参考。

一、关注学生地理学习当中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思维状况建立多点思维结构评价。

高中地理课程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呈现出来的教学重难点也各不相同。即便是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学习,高中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当中所呈现出来的思维状况也各不相同。要想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思维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就要把握学生现在已经具备的思维特点,在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设置跟学生原思维层次有效接壤的分层思维结构评价体系。学生的思维结构呈现出了层次化,即便是同一个同学针对同一教学任务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维结构层次,而不同的同学针对同一教学任务能够完成的思维结构层次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学在面对地理问题的时候,思维较为混乱,呈现出一种无结构的思维状态;有些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素或者要点呈现出一种单点结构状态;而成绩较为优异的同学,不仅能够针对开放性的地理问题涉及多个要点或者要素建立多点结构状态,而且思维结构更为优异的同学能够呈现关联结构和拓展抽象结构状态,不仅能够针对有效问题涉及多个要点或要素建立合理的联系和想象,而且能够进一步给出教师预想之外的答案,完成抽象逻辑的认知。如在《海水的性质》一节教学中,学生在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海水的性质对人类影响的时候,势必要经历读懂图表信息,总结归纳海水各个性质的分布规律并通过逻辑思考和资料分析来对比区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在针对学生在课堂生成中通过读取图表信息寻找海水性质时空分布规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结构的不同,教师设置不同的点对点逻辑思维态势下的分层思维结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建构评价结果以及生生互评、师生点评,来了解自身的思维结构的不足与优势。

二、提供开放性的高中地理问题,避免单纯以知识点作为思维结构评价体系标准。

高中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呈现出了开放态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开放性的高中地理问题的时候也会给出开放性的问题答案。要想对学生的思维结构有可视性的评价,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上的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表现,让学生的思维表现既能构建地理知识结构、掌握地理知识点,又能体现自身所存在的思维结构。学生针对地理问题可以采用图表、视频、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展示成果来形成学习结果。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要能够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思考当中展示出自己在思维结构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让教师或者学生自身能够通过结构化的评价方案来反思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发展状态。如在《塞舌尔的发展模式可以复制吗》这一问题探究中,这个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在学生进行逻辑思考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共性和个性指导,方便学生在开放性问题思考的过程当中运用较为优势的思维结构来解决开放问题获取答案。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地理思维方法构建思维结构,在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当中阶段性或者实时性地有针对地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提供在课前搜集整理到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分享,其他师生根据思维结构评价标准对这名同学的思维结构进行有效评价。

三、合作研讨促多点结构思维状态的提升,让评价促发展。

思维结构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引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有效思维的起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思维情况制定本土化的思维结构划分标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多点结构思维状态辅助下真正形成思维能力,促进对高中地理知识结构的有效提升,形成地理素养。为了避免学生个体思维的局限,教师可以以同组异质原则以每组5~6人的形式组建多点结构思维小组,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结构评价的时候,不仅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思维结构状态的评价,而且要针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小集体的思维结构进行评价,这样在不同的思维状态当中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碰撞,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思维状态转变为整体化的思维态势,让学生在集体思维当中拓展对地理问题的完整认识过程。如在《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一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将自身的地理思维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不仅让思维结构评价变得更为具象化,也能让学生在整体发展当中认清自己的不足。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思维结构评价体系,让思维结构评价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有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乙惠.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结构评价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2023(12):26.

[2]皋洁.构建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开展思维结构评价通道[J].考试周刊.2022(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