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初探

作者: 张俊雅

我国的国学博大精深,其内涵也十分丰富,在国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套完整的价值理论。但是这样宝贵的文化资源却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实际密切结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国学知识深化学生认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对国学文化的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对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知识有效融合能力才可以凸显生命创造力,若无法将二者有效结合,获得的知识都无法高度统一于实际。而通过系统学习国学、可以密切联系实践与学习,成功转变了传统灌输知识的方法,通过全新的思想理念全面改革教育,有利于国学经典有效传承与发展。

第二,帮助学生增加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国学,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堂握文化历史知识,比如最基本读物《三字经》详细全面地再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此外,我国古典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审美情感,比如追忆历史的咏叹、含蓄典雅的情操等,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不断熏陶了情感,无形之中增加了文化韵味。

第三,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国学教学,特别是重点学习文化与礼仪,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以德为先,努力吸收优秀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通读国学经典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多样,能够将小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起来,并将教师指导的方法用于语文学习中,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采取以下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经典采用范读的方式

让小学生理解国学经典的内容是很难的,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不够,所储备的知识也有限,所以,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重在让小学生体验文化语境。小学生在这种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对语文知识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理解。在小学语文中有文言文,让小学生泛读国学经典,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范读的方式可以避免小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排斥心理,且逐渐地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就很难对古书的语感有效掌握,就无法明确国学经典所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让小学生诵读《道德经》,采用泛读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学习一些生词,增加词汇量,而且还能够掌握阅读的韵律。《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很难理解的语句。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地断句,就难以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所以,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正确诵读,即“道-可道,非一常道;名-可名,非一常名。”停顿之处的声音要适当地演唱,第一个字是重要的,需要强化语气。采用这种引导式范读的方式,就可以让小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韵味、也会对语句的大概意思明确。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国学经典学习理解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将国学引入课堂的过程中,若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必定获得很好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学习内容、补充了学习资料、提高了教学趣味性,还促使学生对更多的国学经典产生了兴趣,有效传承了这些精华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将一些有关教材内容的图像、文字等补充展示给学生,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国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为了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中的思想观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穿插使用多媒体。结合课本内容播放一些影视视频,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然理解知识,并且获得相关的启示。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性,为学生解决学习难题,适当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讲解一部分背景资料。如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寻找经典国学方面的书籍,这也是对这部分文化传承教育很好的方式。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经典故事化

当前,教师采取的传统背通和默写的教学方式,往往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对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真正学习之前,可以在教学开场时诵读,老师可以将国学经典讲解为故事,调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小学生通过理解故事对国学经典内容正确理解,进而愉快的学习。比如,在诵读《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的时候,就可以讲相关的故事以深化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准确把握这样的心理,正式开展教学。另外要想真正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还要对古人积极模仿。包括语调、姿态等,这些惟妙惟肖的模仿必将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教师凭借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及时开展学习古诗词,学生也会顺势延续这种模仿,自然会认真研读需要学习的诗词。

三、结束语

知识与能力相遇才能激发生命力,即便是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若无法高度融合能力,这样的学习必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与传承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应当密切联系实践,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采取全新的思想,对经典发展和传承积极推动,使国学文化顺利完整地延续下去。在弘扬国粹的同时,还可以整体强化我国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