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蒋海艳劳动是人们以有目的的方式改变物质对象,使其适应自身需求的活动。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民族是热衷于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二、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常被弱化。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更希望孩子学习优异,注重精英化教学。对于学校的劳动教育,我们并未充分理解,课后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较少,过度包办孩子所有的事务,这导致了孩子的实践技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不足,劳动意识也相对较弱。
(二)学校因素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教轻劳”、“学而优则仕”等观念深入学校教育工作者内心,劳动教育思想意识淡薄,认为劳动与教育无关。另外,大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未配备完善的相关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教材,且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缺乏劳动教育资源。
(三)社会因素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便捷。尤其是智能产品的出现,导致许多劳动工作被代替,人们的双手得到了解放,思想也不再被禁锢。但人们的劳动量也在减少,人们的思维在转变的同时对于劳动认知也发生了转变。这无疑影响人们的劳动思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个人因素
在学校教育弱化和家庭教育弱化的驱使下,加强了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扭曲性,学生就会认为劳动不是自身需要的责任,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让学生做社会实践活动或基本家务劳动时,学生总是推三阻四,甚至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来换取想要的奖励才愿意行动,脱离了“育人”的核心和本质。
三、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能有效地引领他们实践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助力他们的成功之路并塑造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抵抗力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每个工作者的尊严及努力工作的艰辛过程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唯有付出汗水的工作才是驱动人世间不断前进的关键动力源泉,而解决各类复杂的社会问题则需要创新性的思维去应对挑战;它还可以促动这些年轻人在生活中积极寻找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在工作中付诸行动从而达成宏伟的目标或个人成就,同时坚定了依赖于辛苦劳作和人格诚信赢得物质回报和服务社会的信念体系。
(二)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成为新时代的培养目标,同时注重五育并重教育方式来培养新时代人才。作为“五育”之基,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教育有密切联系。
从事劳动有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和道德素养。在劳动过程中,孩子通过双手的实际操作能够促进大脑的完善发展,推动逻辑和形象思维水平的提升,由此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此外,参与劳动能够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劳动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我管理、奋发向前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社会进步路径,当前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内心却相对浮躁。传统劳动领域被忽视了,人们的工作意识正在逐渐减弱,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也出现了差异。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劳动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劳动能力,学生能够帮助父母进行家务,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实施劳作教育,我们能使学生理解社会的进步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培养他们优秀的劳动技能和行为方式。这样一来,他们在未来进入社会时就能更明确地坚持他们的信仰目标,具备一定的工作原则,进而推动社会的风尚向好转变,积极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新时代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依托家务劳动历练生活技能,培养生活小达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一根线,一粒米的小事做起,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成长的基石才能一层层夯实,人生的扣子才能一粒粒扣紧。干家务就是一种最简单、最日常化的劳动。其实,在多数家庭中,并非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干家务,而是有着来自作业负担的种种担忧。既怕因做家务耽误孩子写作业,也怕因做家务占据孩子的娱乐时间。于是,做家务便被很多家长视为了给孩子们增加的额外负累。而学校将干家务作为一项作业来布置,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们的担忧。干家务既是在完成作业,也是在参与劳动。对于学生来讲,也并不是一项有难度的家庭作业,更可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份满满的收获无可替代,所以很具有可行性和实操性。因此,笔者以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家务劳动为切入口,将普通的家务劳动技能设计成“我是家务小能手”、“我是中华小当家”等系列活动,每周布置一次家务劳动作业。
通过亲身投入工作,他们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从中获得许多在学校或书籍中学不到的重要知识和经历。
(二)依托校内日常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校园小卫士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美育。除了掌握文化知识,我们也应当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劳动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付出努力和汗水,接受锻炼和磨砺意志,以此来培养优秀的工作态度。校园劳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打扫教室、校园值周、垃圾分类回收、倡导低碳校园等。以值日扫除为例,作者结合本校“四自一主”班级管理模式,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做到自主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积极引导并带领学生,通过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积极参与并做好值日扫除等日常劳动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并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实现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目标。
(三)依托社会志愿服务发扬志愿精神,培养社会小天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身于志愿者的行列中,不仅可以提供援助和自我提升,也可以带来快乐并享受其中;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支持和服务社区的奉献,同时也在播撒关爱、弘扬文化和推广文明,这对推动社会的成长和稳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环保、科普、立志、爱心类等,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积极推广"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以营造优质的学习、生活与职业氛围,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清洁工人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认识、礼仪理解及磨练他们坚韧的精神特质。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行动来逐渐形成一种理念:要从日常小事出发,关注周围环境,爱护家园,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