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探究

作者: 钟易函

语言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言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此,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作了一定的探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了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之后,才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应用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才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逐步的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很大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课本内容,将课本上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掌握清楚,为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便于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教材,先将教材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再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讲解作者背景,作者的经历等方面入手,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讲解该篇文章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二、强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将书本当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表达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教师的作用,首先给学生们讲解具体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以后的语言表达当中。那么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差对学生缺乏教学耐心。相反,老师必须通过正确的教学措施,指导每一位学生学好语文这个关键科目,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发展自己言语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老师为了加強学生的语言应用性,就需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有些同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基础较差,在进行语言组织时,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句子,这就导致他们的语句不通顺,影响整体的语文水平,也会在考试当中丢掉一定的分数。此时,老师可以专门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讲解基础的句法结构,必须有主语,谓语等,同时还应注重语句的顺序,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语文知识点。逐步强化基础知识,巩固语文内容。

三、体会语言情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收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名家作品,这些文章语言成熟,情感丰厚,具有非凡的教学价值。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不能只浅层次分析语言,更要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语言背后潜藏的情感,帮助他们掌握情感表达方法。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之情,它以平实含蓄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细腻的情感,有力诠释了母爱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这份情感,笔者有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感悟字里行间毫不张扬的母爱。首先,笔者让学生从略读入手,整体感知文本,归纳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初步感悟母亲形象的伟大,然后利用课文音频进行师生共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找出文中描写“我”与“母亲”的词句。有学生找出描写母亲的词句“悄悄地、扑过来、忽然不说了、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笔者趁势提问:“我们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结合这些词句认识到,这是一位饱受病痛折磨却时时不忘细心呵护瘫痪儿子的母亲。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设置情境:“如果你们是文中的‘我’,母亲的离开会给你们带来怎样的心情?”此时,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他们反复研读品味相关词句,仿佛亲身体验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最后,笔者会让他们思考:“文中用大量的语言来表现灿烂而绚丽的菊花,你们认为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快就将情感融入其中,他们认识到菊花正是伟大母爱的写照,寄托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之情。这有效帮助他们学习到了语用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技巧,为他们提高语言运用奠定了基础。

四、重视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即使是还没有走出校园的初中生,也一样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准确的语言表达,是检验他们语言运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主要依靠读、说、写三种方式完成语言实践。在语言运用要求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符合逻辑规律的、高质量的“说”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对知识问题进行思索,然后教师把问题进行拆分和细化,让学生把这些小问题一一进行解说,这样使教学的目的比较明确,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一些优秀精美的文章语句,通过重复性的背诵和朗读活动进行语言积累,在朗读过程中对语言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然后整合成自己的语言形式,加深自己语言运用的功底。学生掌握了“说”和“读”,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写作运用能力,利用自己“说”和“读”的语言积累,把这些语言进行转化,组织并运用语言准确表达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以便能够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语言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作用,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以此来保证语文教学体系的完整以及教育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