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应用题教学应突出“四化”
作者: 范盼盼摘要:应用题解题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提高应用题教学实效是促使小学生更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教学目标明确化、问题设置生活化、课堂结构科学化、问题分析严密化,这些都是提高应用题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四化
应用题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学生在解题和应用中较易出错的题型。学习和解答应用题,不仅能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对其今后发展大有裨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化”。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新课标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1]。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坚定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挖掘潜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设置生活化
生活化运用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尽可能地将应用题的各种数量关系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便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利息、纳税和保险等应用题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的办法。以利息类的应用题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为他们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现在有1000元的压岁钱,你们要放到银行存一年,请大家回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年后,自己将能够从银行取出多少钱?等到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每个同学要将自己的答案拿来和大家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有热情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的父母肯定会告诉他们怎样算,加之又要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讨论,学生就更加用心的学习和记忆,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得到保证。
三、课堂结构科学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课堂结构科学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科学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2]。可见,课堂结构科学化,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问题分析严密化
在解题过程中,离不开分析。分析要求严密,才能探究解题规律。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6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6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60+60=42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60+420=780)?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6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6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60+60=42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60+420=78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小学应用题教学以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小学教师应重视对应用题讲解中所出现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入一些生活案例,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桂荣.对小学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00.
[2]蒯希良.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5,(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