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婷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革命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视域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中有效实施文化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包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提升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学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所提策略的实际效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在这样的宏伟目标下,教师应当定位课程教学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思想导向,创新语文教材中的红色革命内容,深入开展革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革命思想认知,并树立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

一是要立足教材本位,优化资源整合,实现革命文化教育内容的创新。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必须以教材为主,以课文为范本,紧扣教材文本的革命文化意蕴,引领学生在更大革命历史语境中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体认,促进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深度认知与体验。

1.把准单元主题,挖掘红色基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人物类革命传统课文的编写特点,即将革命传统教育在不同年级循环出现,但学习要求、难度逐步提高。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必须厘清各年级段间的红色基因,仔细比对教学点,有效地落实“双线统一”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篇教学走向主题单元教学,体现由浅入深、由知识积累到品质形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递进过程,不仅丰富主题,更深化内涵。

2.巧用助读系统,稳实红色基因。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为了丰厚阅读主题,课后或安排助读系统或推荐书目。如五年级下册《军神》,就增加阅读链接《丰碑》供学生拓展阅读,文章赞扬他舍己救人的崇高品格,进一步深化对“军神”这一精神的理解。

3.加强课外延展,深化红色基因。根据教材人文素养的要求,组织学生查找资料,通过阅读,让学生回望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把革命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上,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要开展实践活动,拓宽教育路径,实现革命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充分把握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情绪和情感特征、思想和行为特征以及心理接受规律等,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式、载体和情境。

1.“诵读”红色经典,滋养红色初心。毛泽东诗词诵读活动中,同学们把豪放的爱国情挥洒。此次红色经典朗诵活动助推了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加强了同学们对红色经典文化的深入了解。

2.“书写”红色诗词,根植爱国情怀。为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课题组在全校开展了毛泽东诗词书法比赛,此次比赛不仅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更引导学生崇德向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生们对此次比赛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3.“绘制”党史小报,传承红色基因。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党的温暖,学习党的精神,激发爱党爱国的热情,课题组组织“绘制党史小报,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同学们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百年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

4.“讲述”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基因代代传。课题组开展“红领巾”党史小电台——“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目前共计有百名优秀少先队员在公众号宣讲党史故事,影响广泛,效果良好。《鸡毛信》《小兵张嘎》《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这些经典的红色故事中那一个个让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无不感染着每一位师生。通过声情并茂地讲解,队员们从党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5.“创编”党史童谣,牢记党的使命。为了让少年儿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小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课题组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努力争做新时代强国少年”之“童心向党”党史童谣创编活动。孩子们以童真的口吻传达着他们对党的热爱,他们将少年的意气风发与澎湃的爱国之情从笔尖传入一首首童谣中。

三是要重视评价导向,丰富教育成果,彰显革命文化教育的综合性。语文课程传授革命知识,不是概念的,而是感性的;不是刻意的,而是渗透的。因此,本课题以活动生成为基准,以情感体验为导向,在教育评价上多角度赋能;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革命主题为引领,在教育成果上全维度推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在评价中,厚植文化自信,在成果中,滋养红色心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积淀和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凝结着党的独特标识、蕴含着党的精神基因。“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激励学生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教育是在新课标视野下引导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研究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整合丰富的革命教育资源,创设开放的革命学习情境,探究多元的革命教育活动形式,深化革命文化教育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好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服务。在新课标视域下创设形式多样的革命文化教育活动,使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亲身经历,积极主动理解与认同革命文化,自觉传承和发扬革命文化精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题研究价值意义深远,但是还存在一些现实性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深度不足。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发现教学内容在深度上有所欠缺。

2.学生红色体验不足。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对革命文化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

在今后课题的研究中将针对问题,做出努力。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红色精神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并寻找与语文教学的契合点。二是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三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革命文化体验,进一步完善活动设计,并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引导和反馈。必要时适当利用课外资源。

本文系濮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PJCJY202302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