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滋养 静待花开

作者: 赵晓燕

教育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孩子”,班主任要用心观察,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孩子之忧,创孩子之乐。用爱的雨露滋养和浇灌,他们才会自发地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零食寄存 激发动力

就拿放寒假前的一件事来说吧。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曾经班里公认的“作业拖欠大王”小恺,语文居然考了96分,数学93分,令人瞠目结舌。仔细一想,却也在情理之中。这孩子平时看着吊儿郎当,但自己要什么,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期末迎考期间,他书包塞了满满一袋零食进教室,被同学举报之后,一直保存在我办公室的柜子里。我们约法三章:期末复习期间不惹事,学期结束零食归还。要是能认真复习,取得理想成绩,老师再奖励一个大礼包。孩子父母离异,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都是农民,平时舍不得买零食给孩子吃。那些零食是爸爸回来时给他零花钱,他偷偷买来,塞在书包里的。所以对这个约定,他比较在乎,学习上开始上心,调皮捣蛋也少了。

成绩出来后,我带着大礼包和孩子自己的零食上门家访,孩子瞬间心花怒放,得意地对着奶奶说:“我说我考得起90多分的吧?你还不信!”奶奶不好意思地说:“赵老师,我以为他吹牛呢!真的要好好谢谢你。”

我顺势当着奶奶的面表扬了小恺:“期末最后十多天,孩子复习相当努力,考场上认真地做题,做完还能仔细检查。”

给孩子品尝了胜利的甜果后,我问孩子:“接下来放寒假,能继续保持好的学习势头,认真预习下册语文书吗?”孩子很自信地回答;“能!”我相信,期末高强度的语文作业他都能基本做完,寒假里每天两页的量,对他也是小儿科。

掌握命门 默默关爱

这样愉快、美好的画面是之前是我没想到的,他是年级有名的“落作业大王”,一二年级时,一到期末阶段,他就撒各种谎逃避写作业。小恺还不讲卫生,穿着邋遢,没有自觉整理的习惯,孩子们嫌他脏,不太愿意与他同桌。其他科任老师也说他是“老油条”“滑泥鳅”,管不了他。但是,我牢牢掌握住了他的“命门”——缺爱,从一年级起就偏宠他,动员班里孩子,多关心帮助他,让他和大家一起进步。渐渐地他对我有了一种依赖,知道用语文学习上的些许用心来回报我,不然真的孤立无援了。

天堂快乐 倾听心声

掌握这份“独门秘籍”还得源于另一次家访,一年级第二学期时,他在我办公室补作业,突然说:“老师,我爷爷经常打我,还扇我耳光,奶奶也常常骂我。我听说天堂很快乐,你知道天堂在哪里吗?我很想去看看。”

听了这话,我很诧异,当天傍晚就去家访了。他家租在云山小区一个单间套里。平时奶奶放学从乡下赶回学校,接哥俩放学,给他们烧晚饭,陪一个晚上;第二天做好早点,送孩子上学后,又赶乡下去干农活,养鸡喂鸭。爷爷在乡下帮人家看鱼塘。从交谈中,我发现奶奶是个大嗓门,刀子嘴,豆腐心,也许还有一份无奈。自己不识字,管不了孩子,孩子爸爸平时难得回来,一回来就在村子里和一帮朋友喝酒打牌,很少查孩子的作业。有时两位老人抱怨孙子难带,孩子爸爸就当着他们的面,狠狠地责打孩子,弄得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奶奶心疼,就每天扯着大嗓门骂,希望孩子能听话。

至于爷爷,奶奶说,是孙子太倔,平时和奶奶顶嘴顶习惯了,在爷爷那里说话也不知天高地厚。周末回乡下,爷爷有时要给他立立规矩。

之后,我把这些原因告诉小恺,小晨低声告诉我:“老师,其实我很羡慕我们班同学,他们上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周末,爸爸、妈妈会陪他们逛公园、去游乐场,吃大餐,而我几乎都在乡下。我有时故意闹一闹,希望引起爸爸妈妈注意,他们会回来陪陪我。”

小恺就是这么古灵精怪,在了解孩子的诉求后,我取得了他爸爸妈妈的配合,他们利用五一假期好好陪伴了孩子。假期结束回学校,小恺特别开心,更加信任和依赖我了。

对于特殊孩子,老师的适当偏爱,能让孩子感到温暖,孩子愿意为了信赖的老师做出改变,就获得了进步的源动力。教育之路漫漫,我会用爱滋养每一个孩子,静待他们一路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