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新时代德育教育

作者: 陈启兵

【摘要】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的神圣职责。我国当前正处于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多种经济成分、价值观念冲击着中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致使有些学生在寻求刺激中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沦丧。儒家思想虽然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提炼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儒家思想    新时代     中学德育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的神圣职责。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各类信息爆炸,大众传媒和网络向学生们传播大量的复杂信息。中学生的是非辨别、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害,他们好奇心旺盛、极易在追求刺激中迷失自我甚至道德沦丧。儒家思想产生于封建等级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历来德育思想体系的主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将儒家思想应用到中学德育实践中,符合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提炼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让学生熟悉、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一种行动自觉,不失于是一种好的德育教育方法。

如何有效利用儒家思想进行新时代德育教育呢?我将从两方面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儒家思想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第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儒家思想中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思想被一代又一代国人尊崇并发扬。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中学生的担当精神,培养他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家国情怀。

第二,仁者爱人,知礼重孝。“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是“入则孝,出则悌”,强调仁爱思想由血缘亲情而生;二是“仁者爱人”,主张把“仁”由血缘亲情之爱推己及人,传达给社会。“仁爱”思想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宽以待人,严于厉己。“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宽容别人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释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碰到问题往往会针锋相对,难得宽恕别人。用儒家思想反复熏陶,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对规矩纪律常怀敬畏之心,常思放纵之害,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四,诚实守信,抵制诱惑。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诚”就是表里如一,不掩过失。诚信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为历代思想家所重视,也是儒家一贯的主张。“舍生而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鼓励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新时代,我们德育工作者更要在学生心中种下“诚信之根”,抛下“道义之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用好儒家思想进行德育教育

第一,以老师为主导,注重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推崇道德榜样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从儒家道德教育传统中汲取养份,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地去建构学生的品德美、行为美。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教育。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的许多德育工作者用的是“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这与教育教学规律完全相悖。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引导与启发,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诱导,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思想品德。

第三,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儒家传统道德教育特别强调通过身体力行,躬行实践达到知行统一,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事实证明,德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行为规范。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其体会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肯定自己的同时能主动关心他人,从而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作用。

其四,家校联手,共同着力。中学生的成长受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要努力把这三方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孝悌、慈爱、和睦、友善、尊老爱幼等儒家伦理观念都可以通过家庭的感染和父母的传教影响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家校联手的作用,以优秀的儒家文化,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伟大的新时代召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我们要以辩证、历史的眼光分析、借鉴和吸收儒家思想,将其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丰富中学德育资源和德育方法,让学生们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东甍 《浅析儒家思想对当前德育的启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02期

2、               曹红战  《试析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   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