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关系

作者: 刘丽珊

体育训练与竞赛,是体育教学当中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训练与竞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够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的良性竞争当中,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相互协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 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作用。而通过体育训练与体育比赛,能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与体育比赛的过程当中,可有效的寻找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同时,学生通过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来真切的感受到体育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可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二、体育训练与竞赛关系体现

(一)依据体育竞赛要求,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训练内容

教师必须真正的做到要依据体育竞赛内容,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训练方式,并要围绕下述两个方面来进行:明确训练的目标与竞赛的任务,在体育教学当中可围绕体育竞赛,来制定出体育训练的目标与内容,并精心做好竞赛前的各项准备活动。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明确的做到:1.学生的体育训练必须与体育竞赛具有紧密联系;2.依据体育竞赛的内容,来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训练目标与训练计划,并围绕训练目标进行训练任务的分解,并完成好阶段性的训练任务。例如,在篮球竞赛当中,较为注重参赛队的战术配合以及团队协同能力,参赛者的投篮命中率、参赛者运球过人的技术。这些都是篮球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投篮训练、篮球战术配合训练、团队协同能力训练。而这些训练内容都是围绕着篮球比赛而进行的,由此也较好的体现出体育训练的针对性,以及体育竞赛的实效性。3.依据体育竞赛内容,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训练方式,从而体现出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依据学生在体育竞赛表现,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训练方式

具有责任感的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时,教师要随时随地的在现场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比赛的指导。并要能够做到师生之间进行适时的教学互动交流,教师深入的认知与了解所有学生的思想状态,进一步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学生在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当中的不同表现,来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 。例如,在 1000 米竞赛当中,教师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前快后慢”的体力分配不合理,肺活量较小,在后半程体现出的摆臂动作变小、步幅变小等情况,来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中长跑体力分配方面,让学生学会进行均速跑,也即是要在跑动动作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的步幅与步频;让学生在身体的固定状态下来练习摆臂动作、步幅动作,使动作形成“固定化”, 再通过跑动实践来进行体会,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

(三)通过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来增强学生竞赛的自信心

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时,要注意在参赛前和参赛过程当中不能产生过度紧张的心理,如果学生具有过度紧张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体育竞赛当中的正常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体育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增强学生的竞赛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应在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之前,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例如,可让学生在赛前伴随着轻音乐来做准备活动,教师还可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竞赛,提高其训练与竞赛的自信心。

总之,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当中,应将体育训练与竞赛进行紧密联系,通过体育训练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质与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通过体育竞赛,则能够较好的展现出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成果,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