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卢英语文思辨性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通过思辨性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在此,笔者就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强化学生思辨意识,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奉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为学生讲解书本中的知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也是全盘接收,从来都不会去质疑教师讲课的方式或者是讲课的内容存在问题。在这一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疲劳感,失去对中职语文的兴趣。这种学习环境很难让学生能够拥有思辨意识,所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教师可以尝试在读写教学的过程中故意留下一些小问题来让学生发现,并且鼓励学生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看似是在描写月夜下荷塘的美丽景色,其实是寄托了作者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所以,在学习到这个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赏析文章中出现的比较好的段落。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辨思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能故意留下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让学生去发现。为了能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进来,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示,告诉学生自己在之后的教学中会留下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若是学生发现了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且对该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敢于开口指出教师的错误。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学生慢慢发现教师在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自己的思辨思维开始提升的时候。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养成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习惯,学会用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进行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打破固定答案枷锁,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数理化的学习中可能有一个标准的数字作为答案,然而在中职语文的学习中,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对于文章的感悟自然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只要学生能够说出自己这一回答的依据,并且这一依据合理,教师就不能说学生的答案错误。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主要的内容是描写了林黛玉第一次去贾府时候的情境。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为学生进行讲解,从文章里面的哪一句或者是哪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并且让学生去记忆下来,从而应付之后出现的问题。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些都只是参考的答案,也是给出答案的人凭借着自己的感觉来给出的。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去刻板地记忆这些东西,而是鼓励学生尝试用参考答案给出来的方法去更好地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到自己认为能够表达出林黛玉性格特点的词句,将答案变得多样化起来,而不只是简单地去背诵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去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所以,教师若是想要开展思辨性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打破固定答案的枷锁,解放自己的思维,才能够有一个更好的阅读效果。
三、深入思考分析文本,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中职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需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找到问题,围绕作品高效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情节展开多维度的思考,实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记忆。如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理解文章的内容,但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了解相对片面,无从下手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教师需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鼓励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线索,让学生围绕刘邦和项羽间斗争的主要线索展开多维分析。学生围绕“矛盾”这条线索深入下去,从人物的描写手法、精神品质及性格特征等角度入手展开探究,最终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清晰的表述。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线展开多维度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把握文章关键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系统性与严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思辨性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深入性及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四、组织开展思辨活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只是教学的第一步,若是让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思维观点,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辩”。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思辨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辩论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思辨性活动就是抓住对方话中的漏洞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会比较全面地发现自己在那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想办法去弥补。如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作者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然后明确要辩论出来的主题。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而是要为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在文章中找到出处和内涵,否则就认为学生的辩论无效。通过这一种辩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着“为难”自己,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另外,学生若是想要得到一个更好的辩论效果,可以尝试站在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去辩论自己赞同的观点,这样就能够完全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深度。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开展思辨性阅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提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应该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思辨性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思辨性阅读的课堂上,学生才是自己的主导者,通过反思去弥补自己之前的错误,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全面。